工作人员迅速领命而去,整个心月狐航天指挥中心再次忙碌起来。
通讯设备里不断传来各种数据汇报和指令传达的声音,技术人员们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和操作台上快速敲击,对月球转运飞船的各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一个小时后,会议室里坐满了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吴浩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当前的任务情况和面临的挑战,随后便将时间交给了专家们。
负责轨道计算的李教授首先发言:“根据我们之前的模拟计算,第一次变轨将在飞船飞行20小时后进行,这是调整飞船轨道倾角的关键一步。我们需要精确控制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和推力,确保变轨误差控制在极小范围内。”
说着,他在投影仪上展示了详细的变轨数据和模拟动画。
“但是,”李教授话锋一转,说道:“由于太空环境的复杂性,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干扰因素,比如微小流星体的撞击、太阳风的影响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实际变轨与预期出现偏差。”
负责动力系统的王工程师接着说道:“针对可能出现的偏差,我们已经在飞船的动力系统中设置了冗余控制机制。
一旦检测到实际变轨参数与预设值不符,系统会自动进行微调。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地面远程控制进行手动干预。”
讨论持续了几个小时,专家们各抒己见,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
最终,一份详细的任务执行计划和应急预案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诞生了。
会议结束后,吴浩看着余成武递来的计划文件,心中既有对未来任务的担忧,也有对团队实力的信心。
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刻都将是对他们的巨大考验,但他相信,凭借着团队的智慧和不懈努力,一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完成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月球探索任务。
在接下来的20小时里,整个团队进入了高度紧张的备战状态。
技术人员们反复检查着飞船的各项系统,确保一切正常运行;专家们则再次对变轨方案进行了细致的审核和模拟演练,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