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耶稣会士来华与中国地图

历史追光者 丁凡星 2472 字 3个月前

战国时期,中山国古墓发现的铜版地图,正面为中山王、后陵园的平面设计图。

西汉时期,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水系地图,与湖南地区的湘江西江流域的水系流向非常相似。

西晋时期,裴秀总结了地图的六项法则,和现在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基本接近,他绘制的《禹贡地域图》是中国目前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历史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新模式,它以区域划分和地理特征为主要内容,为后世的地图绘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宋代,地图上的计里画方,相当于今天的经纬度和方里网,宋代的《禹迹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地图之一,南宋时期的《平江图》和现代苏州城内的结构几乎一样。

明清时期,地图绘制进一步发展。明代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自制《万国图志》,后来李之藻汲取其西方世界地图绘制方法,绘制成《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绘制地图时,将子午线向左移动170度,把亚洲东部居于了世界地图的中央,中国就位于图的中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清代康熙大帝聘请西洋传教士经过经纬度测量、三角测量等方法绘制而成《康熙皇舆全览图》。

中国航海图的发展也历史悠久。宋代已有简略的海图,如《海外诸域图》《海外诸蕃地理图》等。明代是我国航海图测制的兴盛时期,现存最早的古航海图是明代的《海道指南图》,还有“山屿岛礁图”和《海运图》等。

其中,《海运图》用于当时南方运粮到北方。最着名的当属《郑和航海图》,它是根据郑和船队七次“下西洋”积累的经验和资料编制而成,该图的绘制风格注重写实,沿袭中国传统山水画地图风格,对有关地形、地物采用对景图式画法,还对航行途中的障航物、山峰、岛屿、浅滩等作了明确提示,显示出明代早期航海者对海外航路的地形水势已有相当熟练的掌握。

古代绘制地图,早期主要依靠简单的测量工具和实地观察,来描绘地形轮廓和主要地物。随着技术进步,逐渐出现了更精确的测量手段,使用罗盘定向、步测距离等。在绘制过程中,注重对山川、河流、道路、城池等重要元素的表现,并通过符号和颜色加以区分。

中国军事地图方面,在我国现存古籍中,较早阐述军事地图的是《管子》的地图篇,其中强调了军事地图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日益认识到地形对作战胜败的重要作用,促进了军事地图的产生。

1973 年 12 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三幅彩色地图中,有一幅是标有军事状况的《驻军图》。这幅图的年代在距今大约二千一百年前的西汉,不仅是我国目前传世最早的军用地图,也是世界上所能见到的最早地图。

它反映了汉初长沙王所在诸侯国军队守备作战的兵力部署情况,测绘水平高超,对守备范围内的主要山脉走向、山谷通道、水系及其流向、居民点位置等地形特征都有详细显示,还用彩绘标出了河道、部队分布区域、军事工程建筑、道路等。

其比例大体相当于八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左右,图的定向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和今天的地图相反。这幅图在绘制中反映了多线式部署兵力、重视组织指挥和利用地形条件等思想特点,还重视指挥部设置、通信联络和后勤保障以及对居民点状况的调查等。

在旧中国,地图测绘事业面临诸多困难。但解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地图测绘事业走上正常发展道路,并逐渐与世界测绘和地图制图的发展保持一致。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地图技术发展迅速,卫星技术突飞猛进,改变了依赖国外卫星遥感的状况。

如今,中国在三维地图表达和应用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且 AR 地图等新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对中国地图的绘制有着严格规定,以确保中国领土范围及其形状特征、国界线、重要岛屿等的准确表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图的绘制技术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