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控制私盐外流,宁愿放弃高效率的法子,也要使用团煎法,这是现实。
“走吧,换个地方看看。”
顾正臣见已经出盐了,虽说完全煎完这一盘铁还需要一些时间,但已经没看的必要了。
一处亭场,分散着数十个茅草屋。
军士封住了道路,妇人、孩子与不明所以的灶丁都躲到了茅草屋里,不安地透过窗子看着。
“娘,有人来了。”
头发有些发黄的小悠垫着脚尖,双臂横着挂在窗口,眼见有人走来,赶忙告诉了母亲。
“姐姐,让我看看。”
四岁的弟弟小安有些急,可个子矮小,根本够不着窗户。
小悠的脚跟落了下去,抱起小安,小安趴在窗户边看去,回头对母亲喊:“娘,来了好多人。”
秋娘缝补着衣裳,头也不抬地问:“你爹回来了吗?”
“嗯——没有。”
“那就不关咱家的事。”
秋娘抬手,针在头发里擦了下,随后落下,手中的针一上一下,针线密密,原本破开的衣裳一点点被缝合。
小悠又回了下头:“娘,有人来了。”
秋娘低头咬断线,看了看缝补好的小衣,回道:“娘亲不是说了,不关咱家的事,过来小安,来试试这件小衣,冬日要来了,里面多少要加一件。”
“娘亲。”
小安弱弱地喊道。
秋娘抬头看去,只见小悠抱着小安站在一旁,窗外站着一位儒雅的官人,红袍上还打着麒麟补子,赶忙将衣裳放回簸箩,走至窗边看了看,行礼道:“草民见过官爷。”
顾正臣伸出手,摸了摸小安的脑袋,问道:“几岁了?”
“四岁。”
“叫什么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