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7章 乱象

大明锦衣 逐日武士 1055 字 20小时前

等到十月份下旬的时候,军队终于赶到了灾区,开始剿灭当地的叛匪。不管怎么说,新军的底子还在。所以那些叛匪们可以说是一触即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剿灭了四个称王的叛匪。但真正抓住并处刑的只有一个,其余三个人不知所踪。

不过新军在赈济这个问题上出现了非常大的纰漏。主要原因是大军所过之处,士绅纷纷前来劳军,他们总要和大军的军官们见一见,吃顿饭,喝点儿酒什么的。

期间这些士绅把这些军官夸得天上没有,地上无的!同时还许诺全力帮助大军赈灾。为了不给追击残匪的大军添麻烦,士绅们找主动提出替大军赈济地方。

原本就不愿意做这些的军官岂能不知其中的微妙之处!所以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和各地士绅交割了赈灾用的粮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其中的真实情况自然是他们给了这些军官们足够的好处,把赈灾的粮食全部买下了。然后士绅们将粮食运到其他地方卖了,再打扫一下仓库里还剩下的粮食,弄了几碗粥糊弄灾民!

军官们干这件事情的时候有恃无恐!若是朝廷追究的时候,军官们完全可以振振有词的告诉追究的官员,士绅们都是读书人,做事怎么会出差错?或者干脆连这一步都省了,未必真的会有人追究这些事。而事实上也确实没人追究!

战后的结果就像刘昊嘉猜测的那样,大军得胜班师回朝,朝廷自然要犒赏!结果就是除了银子以外别的都可以给,弄得新军从上到下都很不开心!不说怨声载道也差不多了!

而且他们的功劳还被抹了一层去,理由就是赈灾不力。为此朝廷里面又引发了一轮新的争斗。文官们各个引经据典,唇枪舌剑的相互指责,最后倒霉的就是负责剿匪的军官!不过他们也是气愤一阵儿就过去了,这些边军军官早就习惯了文官的做派。

朝廷在剿匪的同时,边墙外面的鞑子突然发起了进攻,有几处边墙被攻破!但是准备深入的鞑子遭到明君侧翼的袭击,不得不草草在边墙附近劫掠一番就退去了!

毫无疑问,那些主动进攻鞑子的边军就是郭总兵这些人。他们拿着刘昊嘉的银子认真做事,果然起到了遏制鞑子的作用。他们虽然没有能阻挡鞑子的进攻,但至少客观上减少了大明以及百姓的损失。

至于女真人在辽东又连下四城,朝廷损失了大量的人口,土地和财富!现在女真人的冰锋已经距离山海关并不太遥远了!

等这一切平息下来的时候,已经是新年一月了。这时候正式收秋税的时候。但是今年的秋税收起来非常艰难。各个税种大滑坡,尤其是工商税几乎是全面崩溃,照比去年简直是断崖般的下跌!

由于大明各地工坊大批的倒闭,所以收不上工商税还说得过去。但是其他税种也同样出现了下跌。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官员贪腐!但是现在这天下都是文官的天下,这是文官内部的问题,谁又能说什么呢?

但是不管怎么说,大明终究是恢复了平静。也许今年就能重新走上正轨。至于那些流民不是已经赈济了吗?虽然说赈济的不够,但是我们还会继续赈济的,不是吗?于是大明朝新的一年就在这糟糕的开局中开始了!

在新年开始的时候,刘昊嘉也在评估着今年所得的消息。尤其是他一直在搜集着关于朝廷兵马的所有消息。这些消息经过仔细的判定之后,他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边军和新军的实力仍在,现在贸然下场容易打成消耗战!虽然最后能赢,但是付出的太多,有些得不偿失!

在这新的一年里,朝廷内阁对去年的情况做了一个总结,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一切都是刘昊嘉在搞鬼!

毕竟内阁的人也不傻,他们冷静下来就能清晰判断出,能将整个银行的存款一卷而空的人,除了刘昊嘉以外没人做得到!联盛银行本身就是他亲手创立并经营的,在里面做些手脚简直是易如反掌!

但是知道了又有什么用,他们还是追不回来银子!想要动武,他们对远在海外的刘昊嘉没有办法,就是有办法也未必打得过!所以他们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尽快恢复大明的秩序,同时加强武备力量,防止刘昊嘉的进攻!

谁都能看得出来,他这么大一件事情出来,目的可不仅仅是为了银子!他是想彻底把大明搞乱,等大明乱的不成样子的时候,他在借着平叛的名义杀回大明。所以当起兵造反的“四大天王”出现的时候,可把内阁的人吓坏了!他们都以为刘昊嘉马上要进攻了,结果是虚惊一场!

猜出事情的原因不难,制定出计划也不难,难的是如何把计划落实下去。现在朝廷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钱。而想要挡住刘昊嘉日后的进攻就需要海军。经过这么多年,内阁的人已经清晰认识到海军巨大的作用!

但是海军全跟刘昊嘉跑了,而想要重建海军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海量的银子。这一点恰恰是朝廷的短时间内做不到的。那么他们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重建陆军。

扩大陆军这一点对大明来说是轻车熟路的。而且他们还庆幸刘昊嘉没有把军械所彻底搬空。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刘昊嘉之所以还给他们留下了一条完整的生产线,那是因为他怕被女真人得了便宜。有这么一条脆弱的生产线在,生产出来的火器足够压制女真人的了,不至于在他掌握大明之前被人攻破了山海关。

可是准备扩建军队就需要银子,于是问题就回到老路上,没银子!现在能搞到的银子全拿去赈灾了。所以现在他们能做的只是尽可能的扩大军械所的规模,指望军械所生产出一些火器应急。实在不行就抓紧时间生产冷兵器也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