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二十八章 空虚

因为格尔的种族信仰神明,格尔的母亲认为把这最后一个果子作为神明的贡品,神明才会眷顾他们……

随后,来了两只野兽。

母亲为了保护格尔,被野兽活活咬死,被咬死之前,格尔的母亲还在祷告“神明会庇佑……”

数年后,格尔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两个孩子。数年后,格尔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两个孩子。妻子认为诸神会保护他们,饥饿终究会过去……随后,发生了地震。怀有身孕的妻子不幸掉下悬崖,直接摔死。摔死之前,还在喊着“诸神救我……”

又过了几个月,格尔的一个孩子因疾病而去世。仅剩一个孩子,也是奄奄一息,被格尔抱在怀里。

听这个孩子的介绍,死去的那个孩子,是因为太饿了,吃了不少石头…

格尔安慰孩子,“前面有瀑布、前面有树林……”。

孩子开心地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醒来。

格尔悲痛欲绝,眼看着家人及族人们一个个离自己而去,神明却从来没有关照过他们。格尔决定打破族人的规定,将最后一个孩子埋在土地中。这遭到了族人的强烈反对,因为族人们认为这个孩子的尸体必须被挂在树上,这样才能被诸神看到,从而将孩子的灵魂带去天空……格尔对诸神提出了质疑,却遭到了族人们的疯狂反对,族人们纷纷拿起身边的石块砸向格尔。格尔被逐出种族,万念俱灰,漫无目的地走在贫瘠的沙地中……

一切的一切,再次让格尔回到那个悲惨的时刻。

无论何时何地想起那些,格尔内心就好像被无数把利刃来回切割,血淋淋的,痛不欲生。

这再一次加剧了格尔对诸神的怨恨!

其实格尔有时候也在想,自己真的该憎恨神灵么?

但很快格尔就回过头来了,他如果不憎恨神灵,那他该憎恨谁?

自己?

他已经得到了最可怕的惩罚了。自己永远的失去了亲人,父母,妻儿,甚至连自己的部落,他都失去了。

他什么都没有。

还有比这个更加可怕的惩罚么?

所以他该恨谁?

除了那些该死的神灵,他谁都恨不着!

但为什么我杀死那么多神灵,却依然感觉不到开心?

我复仇了。

我把自己的神灵杀死了,亲手杀死了他,拔下了他的皮,喝干了他的血,吃光了他的肉。但为什么心里没有一丝丝高兴,甚至连一丁点正面情绪都没有了。

格尔这么质问自己。

他追求的是什么?

复仇?

复仇并不会减轻痛苦,反而让他更加不可自拔!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遭受伤害或不公平待遇时,选择通过各种方式“复仇”来平衡内心的不满。这种心态往往是面对现实极端无助时弱者的表现,试图通过以牙还牙,或迁怒其他人,对他人造成伤害来减轻自己的痛苦。然而,弱者的“复仇”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自己陷入恶性的死循环,心灵终不得救赎,只能坠入更深的地狱。

尼采在《绝望的彼岸》说: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会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老舍先生笔下骆驼祥子就是与“黑暗社会”恶龙缠斗过久,原本这么勤、欺骗、劳、强壮、体面、有上进心、有梦想的阳光好青年,一等车夫,最后堕落成了恶魔,懒惰、躺平、仇富、背叛朋友成了祥子报复社会的武器,他彻底成了一块扶不起的烂泥,走向自我毁灭的不归路。

莫言先生的作品《生死疲劳》中,主人公西门闹原是善良通人情的地主,因为受人诬陷含冤而死,带着满腔的仇恨和滔天的怒火,历经几次轮回,不死不休。他把复仇当成了重返人世的全部意义,自己沦陷在仇恨的囚笼里,经受着撕心裂肺的痛,找不到幸福的出口。

格尔就是现在这种情况。

可不复仇,他又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这种矛盾和空虚一直在折磨着他。

所以格尔才想要复活自己的女儿,既然复仇无法满足自己,那就让曾经失去的回来!

就在格尔胡思乱想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