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文并不知晓,郑丽琬此时正为自己辩解的心声。
将那股莫名升起的感慨抛在脑后,将毛笔稳稳当当放好,静待白宣上墨迹干涸,李斯文这才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
扭头对郑丽琬笑了笑:“这下...姑娘总该是相信了吧?某这‘小诗仙’的名号,可没半点水分在里边。”
这话说的...李斯文自认是个文抄公,心里莫名有些惭愧,但由于脸上功夫深厚,这才没让郑丽琬察觉到什么。
“公子可真是太谦虚啦,以臣妾看来,这篇长赋一出,公子头上的‘小’字也该去掉了。”
郑丽琬小手轻拍,美眸中闪烁着星光,敬佩不已的注视着李斯文。
不管是从对仗用语,还是文章立意,《阿房宫赋》都有脱胎于汉大赋格式的影子。
而前文铺陈极尽其事后,笔锋一转带来的巨大反差,以及全文自带的磅礴气势,还有最后点睛之笔的借古讽今...
在郑丽琬心目中,此篇已经算的上是无暇之作。
而在如今骈文逐渐衰败的大唐,此篇甚至能称上一句‘汉赋的集大成之作’。
而因为时代更迭,诗词已经有了取而代之的趋势,或许,此篇还有‘汉赋之绝唱’的意味在其中。
数代前朝,千年以来的文赋,在它面前都将黯然失色。
后世的话...若骈文继续衰败下去,始终不见兴起,那也不会再出现,能与之比肩的正统汉赋。
李斯文被郑丽琬的憧憬眼神,看得浑身不自在,摸了摸鼻子讪讪一笑:“姑娘抬举了,也就那么回事吧!”
“...”
一时间,郑丽琬也实在不知,到底要怎么形容这个半大少年。
说他谦虚吧,他敢在越王宴上喧宾夺主,抢了首座的位置。
但说他恃才自傲吧,写出一篇传世经典也没见他太激动,反而一个劲儿的在那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