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煮了鸡蛋,俺娘还吃了两个,中午的时候,俺想着包饺子吃,让俺娘在屋里等着,”
每当有个人进来吊唁慰问,杨艳丽就像有任务一样,给人家重复一遍当天的情形。
“哪成想,等俺把饺子下好了,去俺娘屋里看她的时候,人已经不行了,”
杨艳丽说,等她端着饺子进了谢老太的房间,谢老太已经不会说话了,手扶着床边,差点儿摔下来。
通过杨艳丽一遍遍的讲述,谢莹莹脑海里大体还原了谢老太去世的情景,按照现世的说法,那就是心梗或者脑梗的急症。
如果在后世的大城市里,急救车送进医院,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但在那个八十年代,偏僻落后的乡下,人们普遍认为,这就是老病,自然离世了。
“莹莹她娘,你也别太伤心了,老太太这样子走了,就是福气,没有受过一天罪,你们也都孝顺了,这就是修来的福,”
在他们眼里,老人自然离去,没有瘫在床上,让人伺候多少年,这就是很好了。
杨艳丽这一天,如同祥林嫂一般,絮絮叨叨,把谢老太去世的情景说了无数遍,嘴唇泛白,上面都起皮了。
也许用这种方式,才能特别突出她那悲伤不已的心情吧。
男人相对比较沉默,谢永华只是低着头,披麻戴孝,手里拄着按棍子,由人领着,但凡外面来了吊唁的人,他就带着谢剑立迎出去,
磕头,回礼,男人不像女人那样善于用哭泣来表达悲伤,他们只是红肿着眼睛,沉默不语。
有时候谢永华伤心起来,也会低低地哭泣几声,“娘走了,以后就没有娘了,呜呜,”
杨艳丽自从谢老太去世,她就没怎么吃饭,谢莹莹担心她娘身体吃撑不住,看着外面院子里,有乡亲们帮忙做饭,招待前来吊唁的客人,
她走出去,拿起一只碗,盛了半碗大锅菜,拿了两个馒头,回屋里,劝杨艳丽吃饭。
“娘,吃点吧,人死不能复生,奶奶走了,那是享福去了,你可不能把身体熬垮了,这以后,日子还长着呢。”
谢莹莹也有点佩服自己的冷静,不是她无情,狠心,也不是她对谢老太没有感情,而是,她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