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又是丰年

“陛下,此事确实顶好,可其中所需的财物、民力也是天文数字,恐怕惹来朝臣非议啊……”

毕王赞同宇文衍的做法,不过也提出了心中的顾虑。

宇文恺闻言也是点头。

“全盘计划高层商议即可,无须公布!”

“先铺设一段样板路出来,当朝臣亲身体验过了水泥路的诸般好,巴不得主动上奏求朕多修一些。”

宇文衍笑笑,把心中的想法全都说了出来。

“至于成本,路修好后,一些主干道,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

“比如从长安至洛阳,凡运输货物上路的车马需缴纳少量银钱。”

“如今商贸繁荣,两地往来车马日益增多,日积月累,那也是一笔可观的财政收入!”

能坐马车出行的,非富即贵,向他们征收过路费,小皇帝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

“陛下英明,臣这就去找户部于翼大人商议!”

宇文恺大喜,当即起身说道。

“陛下,臣和安乐一起去!”

宇文贤也起身。

两人拜别,出了上善殿,直奔六部都堂。

看着两人喜笑颜开的走了,宇文衍也是心情大好。

哼着欢快的曲调,双手背负,在殿内来回踱着方步。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有个文韬武略的好爷爷创下殷实家底。

他只需锦上添花。

便能掌舵大周这艘王朝巨舰扬帆起航。

……

中秋过后。

一年一度的秋收如火如荼地进行。

少量脚踏式打谷机出现在了建康城周边的稻田里。

呜儿、呜儿的轰鸣声有些吵闹。

可听在田间劳作的百姓耳中,却是无比的悦耳。

这比起双手挥动稻苗捶打木桶内壁的脱粒方式,效率高了数倍不止。

以前打一天稻谷下来,手臂酸痛,费时费力。

有了这脱谷机。

哪怕是半大小子,也能轻松操作,简直就是秋收神器。

新鲜事物总是引人注目。

大量百姓围观,指指点点,眼里闪烁着光芒。

这些打谷机都是从长安运来的零件组装的。

数量有限,一机难求。

等到南方各地作坊投入生产后,就可逐步普及开来。

这是提高生产力的机械,由朝廷兜底,各地官府负责推广,必须帮助所有自耕农都用上。

北地。

也迎来了第六个丰年。

百姓欢天喜地自不必说了。

各地官员也是开心不已。

只要田地丰收,官员考核的大头算是稳了。

随着棉花的种植成功,麻的种植面积有所减少,或是改种至山间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