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比金子还真,前提是,红薯必须是品质不错的,烂了的,不好的可是不收的。”文桥殷了解了乡下红薯的收购价,给出的价格。
张文轩小鸡啄米似点头:“那咱们家的也收吗?”
“卖给作坊,肯定收啊,我只是告诉你价格,卖给我,我也没钱收。”文桥殷开玩笑道。
“可以跟你们里正说一说,让村民卖红薯,赚些银钱。”文桥殷看着张文轩跑出去,顺便多说了一句。
因着文桥殷带来的消息张家村的村民都行动起来开始挑拣红薯,今年红薯种少了的,纷纷扼腕痛惜,怎么就不多种一些,这可都是钱啊!
种的多的喜得不见牙,尤其是拿到钱的时候,更是嘴巴笑咧了。
张家今年的日子多好,他们看在眼里,尤其还修了房子。
村里人眼红嫉妒的可不少,如今卖了红薯,有钱了,目光也不聚焦在张家了,纷纷嘀咕着今年多种些红薯。
他们最羡慕嫉妒的还是文家村的村民,作坊建起来,做工赚钱不用跑到镇上,多方便。
文桥殷在张家村也很受欢迎了,开启了被投喂小零食。
张家村和文家村的村民都还不错,没有什么鸡鸣狗盗之事,也没有特别极品村民干出败坏民风民俗之事。
有些小摩擦,小仇怨,都是很正常的。
哦,张家村特别兴打孩子,是真讲究棍棒底下出孝子。
文桥殷路过好几家村民门口,看到敞开的大门口,不是爹在打孩子,就是娘在拧孩子的耳朵训斥。
文桥殷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