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口冰可乐都没喝着……天知道在鸟不拉屎的农场干了好几个月,惦念的可就是这一口啊……
冷静下来以后她也发现了自己的随身空间,这空间啥功能也没有,也没自带什么系统,就是她穿越时身在的那个小港口,活物是收不进去的,也无法在空间内和物品产生直接交互,比如她找到的大量太阳能充电池,并不可能在随身空间里充电完成,必须拿出来充电再收进去,但好在收进去之后状态是维持稳定的,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变化。
更好的消息是这艘货轮刚补充完食水,港口的冷库里也还有不少存货,所以她不必担心自己会活生生饿死,也可以取走那些方便食品让彬山人度过灾荒,不过那个冬天谢双瑶并没有这样做,彬山饿死了一些人,但这也没有办法。她等到第二年春天才拿出种子,说服父母由她来安排耕种。
这年代应该是属于小冰河时期,平均气温比谢双瑶穿越以前要冷,而且并不稳定,再加上没有化肥,农作物减产是可以肯定的,而且也有一个适应地力的问题,在非洲东部,上一代杂交水稻可以达到亩产两千斤,这批种子被农场寄予厚望,人们想要试着突破两千五百斤的界限。但在这个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第一年只打了六百斤一亩,这已经是个极为可喜的成绩。谢双瑶用了大半年确立自己的地位,然后她开始了自己的种田基建制霸之旅——目前来说还谈不上制霸,连省城都没把他们看在眼里,而且过去十年她做得最多的其实还是教育。
扫盲,不断的扫盲,扫到天昏地暗还在扫盲,谢双瑶也不知道别的霸主是如何想的,或许他们的金手指是自带升智光环,天然便能接触到知书达礼、明理达观的好市民吧。反正她没有,她在非洲少不了和当地人打交道,也试着给他们扫盲。几年的工作告诉她,人如果没有基本的文化,就几乎无法管理。很多人觉得古代的管理方式残酷落后,但穿越者不管怎么制霸天下其实还是无法触动乡绅共治这个体制,主要就是因为根本承担不了对乡镇村的管理成本。在文盲率高达90%的国度,鞭子有时候就是最好最省力的管理方式。
就比如说刘老六,谢双瑶的确展示出了一些神异,但这个对大家都只有好处,至少能让大家从饥饿的风险中解脱出来,但刘老六就觉得她是妖孽,千方百计地想要消灭她这个妖精。那和谁说理去?没文化的人有一万种离奇古怪的思维方式,而且特别认死理,还会放大本能的狡诈,愚昧、恶毒、狡诈、顽固,管理者哪有时间一个个沟通清楚,再对症下药什么的,对这些人就投到矿山用鞭子管理,饭给足了,过几个月他反而驯服了。
非洲当地人也有很多在管理者看来莫名其妙的毛病,迷信、吝啬,却又喜欢把钱花在莫名的地方、小偷小摸、偷懒、联合同乡裹挟管理者闹事,猜疑管理人员……他们的人工足够便宜,但管理者很快都会觉得这便宜是有理由的,谢双瑶和这些人打了很多年的交道,无奈是情绪上的主旋律,脾气都被磨平了。反过来给彬山流民做扫盲时感觉已经好很多了,彬山流民和以前的员工比至少好在一点,够勤劳,这片大陆没有非洲那么优越的条件,成天躺在芭蕉叶下,等香蕉成熟了采来吃点也能活,这里想要生存就要吃苦干活,久而久之,勤劳已经写进了华夏基因里。
只要够勤劳,够服从,就可以合作,谢双瑶连续不断的扫盲、扫盲、扫盲,连矿奴她都扫盲,由于她神仙降世的身份,大家对她都极为信服,久而久之也相信了谢双瑶一直在大力宣扬的逻辑——只有所有人都识字,管理起来才会方便,做事才会更有效率,彬山才能做大做强。这一点的确也是实话,如今彬山识字率达到了奇迹般的99%,就算是五十岁以上的老流民(非常稀少,大多数老弱病残走一半都死了),也至少能认识三百个字,熟悉拼音,可以拼读彬山每天发出的新公告。
云山县的识字率去年也达到了60%以上,他们还在开扫盲班,希望能在今年之前达到80%,把识字率和日薪挂钩,百姓的积极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人们确实发现这样做对提高工作效率有极大的好处。比如农民,一向被视为冥顽不灵,当然机灵懂事的也不是没有,但那些笨的,一句话有时候要重复几十遍才能明白,可不知道怎么回事,落在谢双瑶手里,给她调理两年,饭吃饱了,能吃到油水了,脸色就红润起来,腰杆也挺直了,人居然也聪明起来,都能认得拼音了,还会每天仔细地计算着自己该到手的工钱——冬日出工时也比以往踊跃了很多,而且干活干得也巧了,很少有办砸惹事的。
临县这里,因为占据下来还没有满一年,识字率应该在50%左右,聪明的在第一期扫盲班就基本脱盲了,所以数据起来得快,之后剩余的落后生各有各的原因,不能着急要慢慢地来。谢双瑶给自己定的方针是以识字率为基准,识字率达到60%以上就说明当地民众基本都上了买活军的船,这块地已经消化下来,可以往外再吃一口了。
许县的煤……她是急缺的,蜂窝煤普及对彬山班子来说很重要,是冬日福利政策的重要一环。原因非常简单,这附近虽然是山区,而且买活军吞并地盘以后会抹除所有土地权属关系,但这么多人要取暖,光靠伐木取柴肯定不行,不用几年就会把山头砍光。
现代人往往有一种误解,那就是古代天然处处山清水秀,绿化极佳,如果这种印象是真的,黄土高原就不会是现在这个鸟样子,关中曾经是天府之国,就因为人口繁衍太多,森林采伐过度,以及当地的水土特性,才导致了这千沟万壑的地貌。古代居民点旁的森林,如果还算繁茂只有三种可能,1当地人口不多,2当地人口够多,但山林有主,3森林地形崎岖不方便上去打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