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而令这政令的效果,大打折扣。
让许多人都以执行朱元璋的政令,感到为耻。
就算执行了,心里面也大多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
高启以为他们的人足够多,他的名声也足够大。
在天下间的影响也足够强。
朱元璋绝对不敢动他。
谁动了他,谁就要为千夫所指,将会被文坛骂成狗屎!
但他们最终的结果,却是被惹毛了的朱元璋,直接让他们永远闭了嘴。
他自以为高贵的文人身份,在朱元璋这边根本不够看。
“重八,有些时候该柔和一点,也要柔和一点,也不能只打打杀杀。”
马皇后忍不住出声提醒。
朱元璋道:“妹子,你不懂,那些文人一个个都是贱皮子。
你就不能给他们好脸子看。
给他们好脸子,他们就蹬鼻子上脸,上房揭瓦,还以为你怕了他。
得到一点好处之后,就想得到更多,最是贪得无厌。
也最擅长得寸进尺,钻空子。
最为关键的是,你给了他们好处,他们不仅仅不感激你,还觉得你傻,觉得这是他们应得的。
还觉得你给他们的太少,对你心怀怨念。
咱不是说所有人,而是说整体上就是如此。
对付这些人就不能客气。
只有拿刀子,不时的砍下几个人的脑袋,再用鞭子抽着他们,他们才会老老实实的干活。
不然便会上房揭瓦,倒反天罡!”
对于朱元璋所说的这话,韩成倒是很认同。
毕竟从后世而来的他,可知道到后来大明的那些文官集团,一个个都猖狂成了什么样子。
都做出了多少烂事。
对于这些人,确实不能给太多的好脸色。
该杀就要杀。
你给他讲道理,永远是讲不通的。
明朝中后期,就是太惯着这些文官士绅读书人了。
鞑子入关,清朝建立,也有许许多多有骨气的官员,文人,忠义之士以死相拼。
但却有人有许许多多骨头软的,迫不及待的改换门庭。
梦想着可以和在明朝一样。
结果,清朝对于他们这些人,是真的不客气。
杀起文官,杀起读书人来,真能下得去手。
不时就是一顿大刀子挥下来,咔咔咔的乱砍。
把这些人砍的都老实了。
而且还弄了一个贰臣传,把明末清初那些出名的,抛弃大明,迫不及待的去跪舔清朝腚沟子的人,给记录其中。
倒是讽刺的很。
“咱怕武将造反,怕大规模的百姓们造反,但却一点儿都不怕这些读书人们闹事造反。
这些人成不了大事!
咱一开始时,也觉得读书人,尤其那些当了官的读书人很重要。
但是后来,咱却逐渐的发现,事情和咱想的不一样。
朝廷政令的传达,以及各种的税收,具体政务,其实都不是这些人在做。
是下面的胥吏在做。
这些人在其中,只不过是起到了一个传话的作用。
也可以说,是朝廷派下去来监督下面众多胥吏们干活的。
仅此而已。
与其说咱指望着这些文臣官员们治理天下。
反倒不如说,咱是指望着下面的众多胥吏来治理天下。
只要有足够多好用的胥吏,这些所谓的文臣官员,再少上个三五成,甚至七八成,咱觉得大明都不会多混乱。
都可以正常的进行下去。
韩成你说在这种情况下,咱会怕这些人反对吗?
会怕这些人在那里唧唧歪歪吗?
咱一点都不怕!
可偏偏他们中的许多人,却以为离开了他们,咱这大明就运转不下去。
实际上,这就他们把他们自己看得太重了,拎不清楚自己几斤几两了。
就像是老公鸡,觉得自己不叫,天就不会亮,日头就不会出来是同样道理。
太过于狂妄自大了!”
听到朱元璋难道说出这些话,韩成忍不住的对着朱元璋竖起大拇指,点了一个赞。
“岳父大人说的真对,事实情况就是如此。
正所谓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岳父大人用科举选拔出来的那些人,在此之前,一直都是在苦学四书五经。
治国理政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不说一点都没有,可也差不多就是等同于没有。
但偏偏他们这些人,通过了四书五经的考试之后,用不了太长时间,就会被逐渐的任命为身份不低的官员。
一般最低的,也都是到下面做知县。
在这种情况之下,岳父大人指望他们能够处理好各种政务,各种事情都给处理的井井有条,又怎么可能?
毕竟他们学的,和这些都不相关。
肯定是难以做好的。”
听到韩成如此说,朱元璋左手猛地在桌案上一敲击:“你说的对,就是这个道理!”
韩成的这话,简直是说到朱元璋心坎里去了。
“那……韩成你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眼中带着一些期待。
对于科举选拔出来的人不好用这件事情的苦恼,朱元璋已经是好多年了。
他所采用的办法就是,停科举,兴国子学。
教授国子学的学生,比较务实的知识。
然后让他们去做事儿。
但朱元璋却知道,这办法终究只是一个权宜之计,不可能会一直这样的推行下去。
科考早有一天还是会恢复。
毕竟这天下之间的读书人太多,而科考关系又大,牵动着许多人的心神。
存在的时间又长,早就已经深入人心,根深蒂固。
自己在位时,能够力压所有人,把这科考一直停下去。
但是自己死后,科举最终还是会再一次的被重新启用,
自己现在所推行的这种办法,只是治标不治本。
临时性的办法,没办法长久。
若是不想办法进行解决,免不了人死政息的下场。
最终的结果,还是如同韩成给自己所说的大明未来那样。
那些文官们在后来,还会卷土重来,占据朝堂,争权夺利。
把自己辛辛苦苦建造出来的大明,给搅得一团糟。
现在,话赶话说到了这里,朱元璋是很想从韩成这里,得到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
解决这个重大的隐患。
韩成闻言道:“岳父大人,我确实有些办法。”
还真有办法?!
朱元璋闻言,不由的一喜,忙望着韩成询问,他所说的办法是什么。
韩成道:“岳父大人,我刚才不是已经给你说了吗。”
已经给咱说了?
朱元璋愣了一下?
“你有给咱说过吗?”
随后反应过来:“就是你说的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这是韩非当初说过的话,听起来很有道理。
但是现在的情况,和当初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不同。
道理是如此,但是具体的办法,却没有那么好想。
咱这个时候所任命的文臣武将,真正掌管权力的,那都是跟着咱打天下的人。
都是一步步杀出来的。
这点倒是很符合韩非所说的。
但是,在咱之后的该如何做,咱心里确实有些没底儿。”
这也是朱元璋最为苦恼的地方。
韩成一听朱元璋这话就知道,朱元璋在这件事情上,有些钻牛角尖了。
没有明白自己真正的意思。
不过想想也能明白,毕竟自己真正的意思,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多少是有些石破天惊。
让很多人都不敢去想。
朱元璋一时之间没有想到,也很正常。
韩成便开口道:“岳父大人,这个其实很好解决。”
很好解决?
朱元璋觉得韩成是在开玩笑。
这怎么可能会好解决呢?
好解决的话,自己用得着苦恼这么久?
“岳父大人之所以觉得不好解决,是因为岳父大人的一些想法,没有转变过来。
还陷入到了原来的思维里。
正如岳父大人所说的那样,科举是不可能长时间废除下去的。
今后必然会开科举。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能主动开科举呢?”
主动开科举?
听到韩成这话,朱元璋显得更加的迷惑。
主动开科举的话,那事情岂不是更加的麻烦了?
还不如自己现在所用的折中之法好。
不过他并没有开口询问。
而是静静的等着韩成接下来的话。
他知道韩成既然这样说,自然有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