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防干预朝政。
藩王不得自行来京朝觐奏事……”
朱元璋开口说起了朱瞻基,所做的关于藩王的事儿。
听到这个后,永乐老朱棣暗自点了点头。
觉得自己家大孙子,在这件事情上做的也很对。
毕竟藩王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挺严重。
自己登基以来这些年来,也一直在致力于削弱藩王。
并且在这事情,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瞻基这孩子,刚一登基就遇到了他二叔这个藩王造反的事。
那他后来,会加强对藩王的控制很正常。
确实有理有据。
当得起这六边形战士这样的称号。
朱元璋这次没等永乐老朱棣再次发问,便又一次接着开口道:“他不仅是处理了藩王的问题。
在这政治制度上面,他也做了不少的调整。
比如说完善了内阁制度,大大的提升以三杨为首的内阁的权利……
遵循他爹的先例。
朱瞻基即位后,他们直接呈递密封的奏议,以及时确定适当的施政方针。
此外,采永乐条旨,或票拟等正规的办事程序。
规定大学士审议官员呈递的奏议,并提出适当答复,贴在每道草拟的诏令上以供御批。
朱瞻基一般采纳他们的建议。
并将诏令分送给相关的部门施行。
朱瞻基并不再召内阁大臣们进行复议,除非主要内容出现了争议。
阁臣事实上,已经通过不同形式参与朝廷行政、监察、司法、军务以至对外事务等军国重事……”
随着朱元璋的诉说,原本还显得心情极好的永乐老朱棣。
忽然间,神色就出现了一些变化。
总觉得这事情好像有哪里不太对。
这事儿……怎么听着越来越不对味了呢?
这家伙,把内阁,以及阁臣们的位置,提升的也有些太高了吧?
三杨这些人,包括金幼孜,黄淮这些人,都特别的有才干。
但是,那也不能一个劲的去抬升内阁,以及那些内阁成员们的地位啊?
这么长时间下去,大明究竟谁是皇帝。
文官们岂不是又要再一次,大规模的发展壮大?
这可不是一件什么好事!
永乐老朱棣的心往下沉了不少,有些怀疑是自己父皇,把这家伙称为六形战士,是不是说错了。
他干的这件事儿,可并不怎么样啊!
但又想想自己父皇,再说这些话时的样子。
又将这些想法,给压了下去。
觉得这家伙,应该是这件事办的不怎么样。
在别的事情上干的,还是还能拿得出手的。
当下耐着的性子,接着往下听
“在对安南作战上面,朱瞻基也同样是做出了一项非同一般的举动。
一下子就改变了,大明和安南那边的战局。”
听着朱元璋说出来的这话,永乐老朱棣,一下子就变得兴奋起来了!
“可是瞻基他……成功的把安南那边给尽数拿下了?
把那里全部都给平了?”
老朱棣望着他爹,显得有些振奋的出声说道。
那要是这样的话,自己家好圣孙,还真可以当得起六边形战士这么个称呼!
对于安南那边的战事……怎么说呢!
可以用旷日持久来形容。
虽然当初自己这边动兵打安南之时,那叫一个摧枯拉朽。
安南的那边的人,面对自己的大军,根本不堪一击。
但是在接下来,占领并统治安南的过程里,
却出现了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直都没能将安南给彻底的拿下。
最近几年,那边的事情越来越多。
原本在得知了,自己家胖儿子登基之后,都干出来了什么样的事儿。
他还满是担忧。
很怕自己家孙子登基后,也和他爹一样,对外不强硬,那可就让人难受了。
还好,并没有如此!
从自己家父皇,说起瞻基这孩子时的神色来看。
再想想瞻基平日的表现,以及自己父皇所说的,彻底改变了大明和对安南作战的局面这样的话。
永乐老朱自己的心情,那叫一个激荡!
太好了!
不愧是自己家的好孙子!
若是能够彻底平了安南,那瞻基这孩子,还真的是自己骄傲!
是自己的好孙子!
朱瞻基也同样是激动不已。
朱高炽也一样如此。
至于朱高燧,和朱高煦人,虽然激动,却又些心情复杂。
朱元璋见到自己,已经成功的把他们的好奇给勾搭下来了。
顿时心情就变得特别好。
太好了,终于要给他们送个惊喜了!
当下便开口道:“没有,他下令,从安南那里撤军了,不再和安南那里作战。
宣德元年冬,黎利拥兵数十万攻交趾。
陈冶战死,王通败走次年。
次年正月,朱瞻基再召杨士奇、杨荣议交趾事。
说蹇义、夏原吉拘牵常见,欲为安南陈氏立后复国。
使中国之人皆安于无事。
杨士奇、杨荣盛赞宣宗“兴灭继绝”,说“三代之圣,不过如此”。
朱瞻基命人,访求陈氏后人。
逃居老挝的陈暠,自称安南国王陈日煃之后,上表请封……
黎氏仍称陈氏无后,奏请封立。
次年,又遣使来明贡纳金银器,请摄国政。
宣德五年,朱瞻基遣礼部右侍郎章敞持敕印,往封黎利权署安南国事。
黎利建年号顺天,建东都交州。
西都清华府,全国分为十三道,各设布政司统治。
朱瞻基结束了明朝对安南的长期战事。
安南重新立国,向明朝进贡……”
乾清宫内,随着朱元璋声音的落下。
一下子变得寂静无声起来!
永乐老朱的一双眼睛瞪的老大,整个人都懵了。
一脸的问号。
这……这就是自己家父皇说的,彻底改写了大明和安南那边的局面?
原来,不是彻底的平定安南,而是直接从安南那边撤兵,令其复国。
让自己的多年心血,毁于一旦!!
“朱!瞻!!基!!!”
他望着朱瞻基亲切的喊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