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的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在他的指挥下,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和顽强的意志。
然而,面对汉军庞大的兵力和先进的攻城器具,他们能否守住这座城池,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而在另外一边。
洛阳的深宫中,曹丕的丧葬之事刚刚尘埃落定,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未散的哀愁与沉重。
宫墙之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曹叡疲惫而忧虑的面容。
他身着华贵的龙袍,却显得格外憔悴,连日来的操劳与悲痛,让他几乎无法支撑。
正当他准备稍作休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陛下,不好了!”一名侍卫匆匆而入,手中紧握着一封加急的战报,神色慌张。
曹叡心头一紧,预感到了不祥。
他勉强振作精神,接过战报,只一眼,脸色便如白纸般苍白,双眼一黑,身形摇摇欲坠。
一旁的大内官辟邪眼疾手快,一把扶住即将倒下的曹叡,焦急地呼唤:“陛下,您要保重龙体啊!”
曹叡深吸一口气,勉强稳住心神,叹了口气,眼中满是失望与无奈:“毌丘俭,他愧对朕的信任!”
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痛心,几分不甘。
原本,他寄予厚望于毌丘俭,命其镇守寿春,一再叮嘱不可轻举妄动,务必要稳守防线。
然而,毌丘俭却擅自行动,下了一着险棋,结果棋差一招,导致寿春失守,南面的局势顿时变得岌岌可危。
“此事可有人上书?”
尽管内心波涛汹涌,但他依旧努力保持着帝王的冷静与决断。
辟邪低头回禀,声音中带着一丝沉重:“百官皆有上书,皆言要给毌丘俭定罪,并且请求立即派兵驰援寿春,以图收复失地。”
曹叡闭上眼睛,手指轻轻敲打着扶手,心中五味杂陈。
寿春的失守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是关乎朝堂稳定,关乎王权。
一旦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引发一连串的动荡,甚至威胁到他的皇位。
他必须谨慎行事,既要严惩失职之臣,又要稳定军心民心,更要防止别有用心之人借此机会兴风作浪。
曹叡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目光锐利如鹰,仿佛能穿透一切迷雾。
他沉声问道:“尚书令陈群和吴质可有上书?”
大内官辟邪闻言,身形微动,思虑片刻后,缓缓点了点头,答道:“两人皆有上书,内容皆是关于毌丘俭之事。”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言辞,“他们都说,毌丘俭失守寿春,罪责难逃,应当定罪以示惩戒。同时,他们还请求陛下增兵寿春,以图收复失地,并任命张辽为征南大将军,统领南边诸事宜,稳固边防。”
曹叡听罢,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神中闪过一丝寒意。
他冷哼道:“毌丘俭已经战死沙场,为国捐躯,为何还要给他定罪?莫非战死之人也要背负污名吗?”
曹叡心中明白,毌丘俭虽败,但其忠诚可嘉,战死沙场更是英勇之举,怎能轻易定罪?
况且,毌丘俭是他任命的人!
接着,他的语气转为冷峻:“至于统领南边诸事宜,何须他们的人选?我魏国人才济济,岂是区区一个张辽所能概括?”
曹叡的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但内心深处却翻涌着复杂的情绪。
自己新君继位,第一次外派的大将就遭遇了败仗,这无疑是对他权威的一次重大挑战。
如今,群臣开始纷纷发力,试图影响他的决策,这让他感到既愤怒又无奈。
“增兵寿春,势在必行。”曹叡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坚定而有力。
“但人选,必须由朕决定。”
魏国,是他的魏国。
只是自己手底下的人,当真能担此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