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赵彦,前年刚过完五十岁的寿辰,育有三子一女,半年前突然病重,不见宾客,如今是次子赵沭代行蜀王之权。”
“次子?为什么是次子?”
轻轻放下让人搜罗来的情报,坐在桌前的顾怀眉头微皱,又拿起了另一张宣纸。
“益州道经略使李修筠,前户部侍郎,党争落败出京在益州任职七年,因二十年前都掌蛮叛变一事,益州政令归于蜀王府,所以朝廷并没有依旧制将其召回朝廷。”
这,便是如今益州最大的两个大人物了。
自从昨日从赵博赡那里听到了些了不得的东西,顾怀便特意让人打探关于这方面的消息,如今的益州,民间确实有“蜀王做真龙”的传言,只是还没有彻底浮上台面,再加上益州这地方只要交足了税赋,朝廷的注意力就很难从打得热火朝天的河北转过来--或者说想管也有心无力,这些流言才迟迟没有引起什么风波。
但这也已经足够奇怪了。
如果说昨日赵博赡对于蜀王的评价还只是他的一面之词,但如今无论是从什么方面探来的消息,都在说蜀王是个难得的贤王,比如十年前都掌蛮叛变,就是他一手平定的。
说起益州,永远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少数民族叛乱。
这也实在是没办法的事情,益州地处西部边陲,多山地,交通不便,使得这一地区相对封闭,易守难攻,再加上这里生活着多个少数民族,如羌人、氐人、都掌蛮、西南夷等,这些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信仰和魏人存在着显著差异,就算大魏立国已经一百多年,还是没办法把他们彻底纳入掌控。
在如今那边还算是蛮夷之地,那些蛮族基本都没读过书,不读书自然不服管,不服管自然不交税,而不交税自然是不行的,于是来来往往,大家都喜欢用刀枪讲话,每隔几年不闹腾一下,那就真的不正常了。
都掌蛮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居于山林,脾气出了名的硬,官兵打都打不进去,每次都只能望林兴叹,而一旦朝廷决定硬打,付出巨量的人力物力后,他们就暂且投降,再过个几年又卷土重来,实在让人烦不胜烦。
而二十年前那次叛乱,堪称立国以来最凶的一次,被都掌蛮带动的几个蛮族冲出山林,喊着要把魏人皇帝捉回去生吞活剥的口号,一路靠近成都,吓得成都的官吏百姓哭爹喊娘,最后还是坐镇成都的蜀王发了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