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她老太太一直也知道,但是就是老三筹钱去府城考试的时候,她也没惦记过儿媳妇的嫁妆。
大哥沈知春和四弟沈知冬没发表意见,到不是他们对这个决定不满,而是感觉弟妹(嫂子)用嫁妆买的地,就是嫂子的,跟他们兄弟有啥关系,轮不到他们插嘴。
大嫂宋氏只是暗暗心惊弟妹家富裕,能留下买一千三百亩地的银钱,也没别的感受,
毕竟她小叔子要去科举的时候,她说可以把银镯子卖了,先拿钱给小叔子用,都被婆母拒绝了。
至于小杨氏,听到这话,心里有些发酸,也没其他的想法,现在对三嫂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以前她确实看不上三嫂,认为她除了有个好出身,剩下的啥都不会干,就连生孩子都得让婆母去伺候,而且回来还总显摆那些从城里带来的东西。
现在寻思寻思,其实这个三嫂真是对他们都不赖的,三哥给家里买地买牛都没拦着,而且每次从城里回来都不空手,对她和大嫂说话也没有仗着出身颐指气使。
尤其是这次逃荒,三嫂的改变简直太大了,不但什么都能干,不怕吃苦不怕遭罪的,就这么跟着大家一路走。
就是有时候骑马坐车,也是三哥因着心疼三嫂非让做的。
现在想想之前做的那些事情是真不应该,毕竟一路上虽然都是沈家村的媳妇们一起,但是亲疏远近她还是能看的出的。
三嫂对她和大嫂还有大姑姐是特别照顾,有啥好吃的也没落下过他们家金宝和二丫。
一路上二丫跟着呦呦也是真学了不少东西,说不感激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但她杨氏始终认为自己是个俗人,她也是真感觉到了跟着三哥三嫂能过上好日子,而且人家也没趾高气昂的,她就寻思,以后自己别说三嫂和呦呦的坏话了。
尤其以后金宝还要跟着三哥读书实在,没准也能给她考个秀才,二丫也能跟着呦呦多学东西,虽然她现在还是最亲金宝,但二丫她也承认,不是没用的丫头片子了。
其实这就挺好,毕竟一个人的改变不可能那么快,只要有所改变就可以,至于杨氏的改变,沈知冬是最清楚的。
作为枕边人,妻子已经基本不会叫死丫头,赔钱货了,而是改成了二丫。
既然人家沈知秋一家子都没意见,其他的沈家村众人就更没意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