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日的讨论,最终得出了一个令人非常无奈的结论:
倘若曹叡决定动用三万以上的兵力,并从兖州出征,且征战时间超过两个月。
那么就算明年国家境内就算并未遭受天灾,大部分地区恐怕也难以避免饥荒事件的发生。
因为大量的青壮年被征调入伍,本就被耽搁的农田更加无人耕种,粮食产量必然大幅下降,目前的府库库存也并不理想。
若是曹叡动员两万以上的兵力从兖州出征,同样征战两个月以上。
一旦明年境内不幸遭遇天灾,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届时,大部分地区将会呈现出饿殍遍地的凄惨景象,百姓们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天灾这种东西,谁也说不准,就算那群谶纬学家也不能完全预测准确。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曹叡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经过反复权衡和深思熟虑,他深知之后若要有所行动,绝不可逾越两万人这条红线。
策应司马懿,阻挠汉军吞并并州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能为此而损害自己的根基。
两万的兵力已经是他所能承受的极限,如果超出这个数字,国家的根基被动摇。
就算真的将汉军的进攻成功的击退,后面汉军转过枪头来对付自己,自己可就死定了。
为了确保军队能够顺利作战,必须要有足够的后勤保障。
因此,曹叡决定配备至少两万名青壮劳力专门负责后勤工作。
一比一的后勤人员比例,这已经是相当低的红线了。
一般情况下得是一比一点五,甚至一比二才能提供常规的后勤保障。
然而现实无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曹叡也只能通过尽可能压榨那些青壮劳力来保证前线士兵的物资供应,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地奋勇杀敌。
但即便是这样压缩人数,对于雍国来说也是巨大的压力。
为了这般调动,曹叡不得不竭尽全力地挤出国内的资源,甚至到了可持续性竭泽而渔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