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转折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八,提前祝大家除夕快乐!】

医院的护士告诉她,战斗中有一块弹片贴着她的心脏穿了过去,就差那一厘米,阿比盖尔就要死在德国人的炮弹下啦!听了这话,女人眨了眨她那双灰蓝色的眼睛:“亲爱的同志,那您能不能告诉我,到底什么时候我能再去前线呢?”

“再等等吧,好同志,你也要等身体真正恢复健康啊!”那个年轻的女护士说道,在阿比盖尔第一次从昏迷中醒来时,这位好同志费丽霞·弗拉基米罗夫娜就一直照料着她。

医院里有不少像阿比盖尔这样的病员,被地雷击中的、炮火打伤的、子弹击中的士兵,他们中不少还是年轻的小伙子。其中也有些没挺过来,也有些不得不截肢,看着那些兵士,那些过早就将自己的青春裹进粗布军装里的男孩女孩们,阿比盖尔心中就完全不是滋味。

她怜惜着战场战争中所有被迫或主动加入进来的孩子的命运,不管是战场上冲锋的士兵,还是随着部队迁移的医院护士,还是在轰炸中早已习惯的孩子,又或者是在敌占区生活的人。

这绝不是以她高高在上的态度说的,几年前在那片黄土高原上,林歌就看到好几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们扛起枪,身子挺拔好像一棵棵小白杨。那时候林歌就觉得不自在,战争,战争这个词就该是留给大人的,战争竟然已经打到这份上了,让孩子们也要来前线战斗。

在医院的日子总归还算平静,在知道她进了医院后,欧洲——不,现在应该称为世界魔法同盟了,直接向下发布命令让她在苏联养好伤再归队。

但是阿比盖尔总觉得忧虑,倘若巫师和麻瓜携手只是击败了德国麻瓜怎么办?倘若格林德沃还在保持着他的实力,纽蒙迦德还有余力在战争结束后发动第二场战争又怎么办?

在阿比盖尔刚刚来到苏联,有个巫师曾经这么问她:“格林德沃要求取消《保密法》是为了解放欧洲的巫师,你们为什么这么反对她?”

“是啊!格林德沃的最终目标的确是取缔《保密法》,但是亲爱的同志,听我说。”阿比盖尔严肃地问道,“我听说苏联是巫师和麻瓜和平共处,没有阶级的国家,而格林德沃却是个巫师至上主义。他将麻瓜当成牲口对待,请问你们又是如何看待这点?”

“取消《保密法》没有错,解放巫师也没有错,实际上,格林德沃身为巫师维护巫师的利益当然也没有错。说起来也真是奇妙,我甚至从未恨过或者说讨厌过他,相反,我愿意去理解他为什么发动战争。”阿比盖尔平静地说。

“那我就不明白了,既然在你眼中,格林德沃的想法没有错,你也不恨他,那你又为什么如此激进地反对他?”

“因为理由就放在面前,在格林德沃实现目标的道路上,有太多人为之付出了鲜血,甚至是太多无辜的人,本不该死去的人。”阿比盖尔说,“这就像我们谈论民族主义一样,很多时候民族主义不算错,但是当你给他加个狭隘的形容词时,意思就很大程度上不一样了。”

那个巫师和阿比盖尔的谈论最后不了了之,因为在对话的第二天,德军就发动“巴巴罗萨计划”了。阿比盖尔后面也找人打探过这个巫师,对方可惜地告诉她,在1941年的11月,那个巫师就牺牲了。

同样被上层领导强制命令休息的还有安塔雷斯,为此他格外不满。但安塔雷斯早就知道,除了那句“好男儿志在疆场”,“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他把自己关在小屋子里,继续写文章,把苏德战场上发生的一切,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世界上其余还在抗争的人民士兵。

*

“很多巫师还在保持着一种幻想,觉得格林德沃和麻瓜政府联手攻击别的国家,和他们自己的国家毫无关系,对整个世界的战局毫无影响。这是大错特错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向世界证明了一件事,德国军队和纽蒙迦德并非是不可战胜的……

也有人会问,斯大林格勒战役不过只是个局部战争的胜利,怎么会关系到整个世界的格局了呢?那让我们仔细看看地图吧,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军避无可避的结果。苏军扛住了,那德军和他的同伙再也无力举行大规模的攻势了,那就只能从进攻转为防守。

而一旦转入战略防守,那么德军就完了,纽蒙迦德也完了……”在听到收音机里传来熟悉之人的声音时,维戈有些恍惚,已经是多久没听到他认识的人的声音了?但是更快的,他恢复了镇定,仔细听里面的人分析现在的局势。

因为苏德在东线战场的激烈作战,再加上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在北非战场的德军自然无法拿到他们需要的军队和军事技术装备支援。

维戈的脸上露出了一种胜利的笑容,身边的麻瓜将军问他:“格里姆肖,你为什么这么高兴?”

“为了胜利,将军!”一向严肃的英国人此刻表现得格外高兴,“我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几年来最好的消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位麻瓜将领带着笑容轻轻摇了摇头,这个英国巫师,难道他还比麻瓜的将军更加懂得战争局势的变化吗?可能在巫师眼中,任何一场胜利都来之不易吧。于是他伸出手,轻轻拍了拍维戈的肩:“既然如此,就让我们好好喝点酒,去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吧!”

维戈·格里姆肖,他在1940年8月的德军轰炸伦敦后不久便前往了北非,罗莎琳曾经劝说他:“你完全可以留在伦敦好好待着,就和阿比盖尔一样去街上修修房子,总比和我一样去北非啃沙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