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第271章 谋划浇河郡

贞观无太子 赴醉人 2715 字 3个月前

听他说完,李勤俭却是有些似曾相识,好家伙,这话当初殿下好像也说过。

仔细琢磨了一下,道理没错,的确是这么个理。

天大的灾难还能落到那些达官贵人头上?

不过他还是有些担心,倒不是黄嵩他们能不能从那些达官贵人手里买到粮食,而是利益,是以,他当即问道:“就算你们能买回粮食,但大唐的粮食和吐谷浑的粮食绝对不是一个价,毕竟吐谷浑遭灾了这么些年,粮食定然要贵一些。可这做生意,谁还能做亏本买卖?”

这是他最想不明白的地方,他自己就是商人出身,以己度人,不赚钱,那都叫亏,更何况真的亏钱。

商人愿意做赔本买卖的时候,说明他所图的,远比金钱更诱人。

“李侍郎多虑了。”黄嵩笑道,“这几日,我专门去长明商行看了看,长明商行好东西可不少,纸张咱就不说了,像是八音盒啊、回风炉啊、还有一些羊皮大衣等等,都是上等的好物什。

我是这么想的,从长明商行进货然后卖到吐谷浑,这些物什,吐谷浑的那些普通人的确买不起,但吐谷浑的那些达官贵人还买不起么?

到了他们那个地步,所图的不就是优人一等的生活么?

到头来,我们再从他们手里采购粮食带回来,这样一来,一趟下来,我们还能获利不少。”

说到这里,黄嵩搓了搓手,道,“只是吧,我们的本钱有限,可能要跟大明钱庄周转一二。

李侍郎放心,借粮还粮嘛,这个我们懂。”

黄嵩又不是傻子,他当然知道李勤俭担心的是啥,所以早就有了计划。

而李勤俭也是点了点头,这家伙,会来事儿。

他找大明钱庄借的可不是钱,而是粮食。

然后又去跟长明商行进货,说白了,左手倒右手,粮食还在大明王廷。

而他之后要还的,也只能是粮食,这样一来,粮食进来了,但价格还是大明王廷的那个价格。

真要让他做成了,这件事儿,双赢。

当然,风险也是有的,不过做生意嘛,怎么可能没有风险。

对于此时的他而言,这点儿风险是能承担的。

恰在这时,仆役端着茶走了进来,李勤俭只不过是打眼一看,便佯装不悦道:“黄兄乃是贵客,怎能拿这种茶糊弄,上好茶。”

仆役一听,立马又折了出去。

“来,黄兄,你将你的计划详细说说。”李勤俭当即笑道。

黄嵩一见李勤俭这反应,当即就明白了,这事儿十有八九成了,当下就仔细分说了起来。

两人细谈了一个多时辰,李勤俭才说道:“这样,你回去等我信,这事儿我做不了主,不过你放心,我一定促成这件事儿。”

“那就多谢李侍郎了。”黄嵩也是笑道。

“客气,客气。”李勤俭说着,就和黄嵩一道出了户部衙门。

“李侍郎,下午我等在长明酒楼备下了酒宴,还请李侍郎赏光。”

李勤俭点了点头,说道:“那就恭敬不如从命。”

说完,李勤俭便快步回到了日月山,找到了李承乾。

这事儿,他要问问李承乾的意思。

李承乾本来正在设计新的纺车,见李勤俭来了,也就放下了手头的活,问道:“何事?”

“是这样的……”李勤俭简单的将情况介绍了一番。

等他说完,李承乾却是笑了,果然啊,总是有人能从中发现商机的。

“你怎么看?”没有急着表态,李承乾想听听李勤俭的看法。

说到底,这还是考验他们的时候。

李勤俭也没多想,直接说道:“微臣仔细思量过,这的确是一条路,不管能弄回多少粮食,但有这样一条渠道总好过没有。

微臣觉得可以尝试,也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尝试。”

点了点头,李承乾说道:“是这么个道理,既然他们愿意去尝试,那就定在吐谷浑好了。不过不能这么贸贸然的去做,还记得我们之前说的么,我们和吐谷浑的商业只和浇河郡往来,但民间的商业,我们也管不着是吧?

这样,你组织一批货物,先和慕容孝隽完成交易,总要让一些人眼红,黄嵩他们的生意才好做。”

“这个微臣马上就去安排。”李勤俭笑道,“慕容孝隽的使者,已经找过微臣了,估计就等着微臣这句话了。”

李承乾笑了笑,这样的趋势,挺好。

一个人是推动不了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国家想要强盛起来,那必然是全国上下都在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对了,殿下。”李勤俭又说道,“之前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之前离开之后,我才猛然想起,大唐每日入境的商队总人数有数千人,他们如今禁止了粮食入境,这数千人入境后,消耗的便是我大明王廷的粮食。

我担心士族那些人,会利用这个漏洞,派大量的商队入境,真要那样的话,我大明王廷的粮食可着不住他们糟蹋的。

于是微臣自作主张,今后大唐商队要是不自备粮食,禁止其入境。”

说到这里,李勤俭也有些慌张,小声道,“微臣没有……”

“就该如此。”李承乾一摆手,打断了他想要说的话,其实他不说,李承乾都知道他要说什么,没必要,相反,李承乾很是满意的他的这种行为。

只有心里装着大明王廷,才会有这样的行为,这是值得鼓励的,“这件事儿你做得很好,不用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