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765章 大唐震怒,赵王背锅!

贞观无太子 赴醉人 2141 字 3个月前

别看当年长明军又是坑降,又是杀俘的,但那是西突厥,换句话,那是异族,大唐的将士,可不是那些异族可比的。

说到底,李承乾就算今后不能回长安登临大宝,他也希望能打回来,在这个大前提下,阵斩张亮这些人倒是问题不大,可要是如同当初对付西突厥一般,对大唐的将士大开杀戒,那李承乾的回归之路,自己就堵死了一大半,所以这看似是最急,实则是最无所谓的一个问题。

“确实,这的确算是如今的当务之急了。”长孙无忌多精明的人,一听这话,当即就站出来迎合道,“当年高句丽之所以犯我大唐天威,便是如此,陛下,此事儿,不可轻视……”

大家都是聪明人,如今的李承乾已经有了足以硬撼大唐的能力,未来登临大宝的可能性又增添了一分,今日给那位添堵,等哪位今后回来登临大宝,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么?

再说了,这会儿提这些,不也是给李二添堵?

一句话,得罪两个帝王,何苦呢?

至于说冯盎,他第一个提的,那倒也无所谓,充其量也就是提醒李二一句,至于李承乾,呵呵,他是岭南的土皇帝,只要一直忠于王事,倒是没几个人能动摇他的位置。

“确实。”李二点了点头,说道,“这的确是当务之急。”说着,李二看向了冯盎,笑道,“说起来,耿国公似乎还从未领略过西北的风光吧?也从未见识过大赵王廷是何等意气风发,此番只怕还需要耿国公亲自走一遭了。

早就听闻当年耿国公三箭定岭南,也只有耿国公,才能镇得住大赵王廷的那些骄兵悍将。”

一听李二这话,冯盎脸都黑了。

他算是知道了,为什么大家都说陛下是个小心眼儿了,他只不过是提点了一句,李二就给了他一个倒霉差事。

倒不是说这差事儿有多棘手,相反,这差事儿不管谁去,都能得偿所愿,关键是这差事儿丢人啊!

大唐什么时候有过这种憋屈的时候?

自李二登基以来,最丢人的时候,莫过于当年渭河之盟,但不过几年之后,李二便让大唐的军队将当年的耻辱,连本带利的都找了回来。

而且,这事儿,其实随便安排个兵部侍郎都能解决问题,让他这个当朝国公亲自跑一趟,确实有些大材小用了。

只是李二都这么说了,他能说什么?

“陛下,让耿国公走一趟……”长孙无忌正准备开口,李二却是摆了摆手,道,“这事儿就这么定了,耿国公久居岭南,对如今西北的局势不甚了解,也的确该去西北走一趟了。

未来这天下,和如今这天下,终究还是有区别的。

多了解了解西北,未来的岭南才知道该怎么走。”

李二还真不是单纯的小心眼。

以他对李承乾这些年在西北所作所为的了解,真要是李承乾未来登临了大宝,岭南还想像曾经那般,犹如土皇帝一般,怎么可能?

冯盎要是不能及时的改变自己心态,真要到了那时候,呵呵,李承乾可是不会对他手下留情的。

换句话说,这也是李二的恩典了。

他这么一说,房玄龄、温彦博、长孙无忌这些人也都听懂了,当下也就都不再多言。

至于冯盎,他其实也听懂了,但还是有些不以为然。

岭南多少年都是这般,谁又能改变这一切?

“陛下,此番郧国公的溃败,还是说明了我大唐在军政方面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也时候做出相应的改变了。”长孙无忌不再纠缠冯盎的问题,转而说道,“这对我们来说,倒也是个时机,借着郧国公的溃败,对军政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作为当朝仆射,他是想有一些自己的建树的。

就好比,房玄龄推进了文教,最终以科举为重退了下来,他接任后,自然也希望做出一些成绩。

改革,便是他的政治核心。

当然,一开始他的改革倒是和军政无关,主要还是从工商着手,一来是大明那边有一面最好的镜子,二来,这也是李二这几年的治国核心。

这样的改革,其实更容易出成绩。

只是这会儿张亮的溃败,倒是让他找到了一条蹊径,从军政打开口子,确实要比直接撕开工商口子更容易让人接受。

“大唐的军政的确需要改变了。”房玄龄多聪明的人啊,一听长孙无忌这话,当即便站了出来。

都是同殿为臣,不说花花轿子人抬人,哪怕是作为昔日的当朝仆射,这个时候,他也该支持一二。

这就是朝堂。

李二倒是没有急着开口,沉吟了片刻,这才说道:“这事儿,还需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