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人类世界,儒家毕竟是显学,与俗世王朝、整个人类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且姜逸在世人眼中的第一印象里,就是儒家的修行者,所以姜逸也一直都是以儒家圣道的修行示人。
但姜逸掌握三大圣道,深知三大圣道各有妙处。
所以一直以来,对三大圣道的修行,姜逸都非常的在意,并未厚此薄彼。
这段时间,姜逸凭借诗词、《三字经》以及两本小说,体内的浩然正气储备,早就足以晋升到半圣了。
但是晋升圣阶,只有浩然正气的储备不行,还需要锤炼圣道根基、凝聚正气长河、对圣道的感悟等等,任何一关不过,就无法晋升。
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文宗,一直卡在这个境界了。
此时的姜逸,已经比别人好太多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已。
只是这个东风什么时候来,不是姜逸能够确定的,他也需要等。
按照原本的计划,他是希望等《白蛇传》彻底完结之后,再写《笠翁对韵》或者是《千字文》之类的经典类,再把自己写过的诗词整理成诗集出版。
凭借这些文学方面的影响,以及自己在宗虞的布局和一些开启民智的政治举措,自己晋升半圣的时间应该不会太远。
可这个不会太远,究竟是多远,姜逸自己也不知道。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绝对赶不上现在这场战斗。
儒家圣道不行,那就只能佛门圣道和道家圣道里面选。
姜逸有五树六花中的菩提树和十二品金莲,代表着最高的佛性和天赋,与昔日佛陀相同。
加上手中有无数佛门经典,根本不缺修行功法,所以佛门圣道的修行进度,一点不弱于儒家圣道。
在儒家圣道修行至文宗境巅峰之后,佛门圣道也逐渐的接近明王境大圆满,修行进度上终于追上了神秀。
佛门圣道修行进入圣阶,第一个境界就是尊者境界,这个境界需要凝练金身,开辟婆娑世界。
但是这个过程极其漫长,需要利用佛门圣道反复锤炼肉身,有人是三年五年,有人是十年八年,有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修成丈六金身。
姜逸已经开始了这个过程,但也仅仅只是刚刚开始不久,距离修成丈六金身,同样需要相对漫长的过程。
远水解不了近渴,儒家和佛家都不行,姜逸只能将希望放在道门圣道之上。
道家修行外在表现有道法、剑法和符箓,但真正的内在功法,却是极其玄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