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曹鹏的新去处

之所以会有这么高的耕地面积,主要还是跟这年月的耕种方式有很大关系。因为地广人稀,再加上气候寒冷,早期都是采用较为原始的“火田法”耕种方式,也就是第一年开垦后无法播种,第二年再垦才能播种,如此地越种越熟,到了第五年就可以算是腴地,然而到了第六、第七年,地力就耗尽了,然后就去开垦新田。如此一来,耕地越开越多。

从关内来的流人虽然给宁古塔的农业生产带来提高,可也相对有限,这么大的耕地面积,单纯的精耕细作根本照应不过来,也只能在部分地块上实行。

另外宁古塔地区设有南马厂、西马厂和牛厂,除了要为驻防八旗提供马匹,还得为官庄上提供耕牛。满清之前的标准是每120亩地配头牛,耕作效率可想而知。

曹鹏到任后,首先一上来就是没收全部旗田,并经过协商外加威逼的方式,将私田全部收回,目的就是要通过“农业协作”的方式开展机械化大农业生产,摆脱靠天吃饭、随意烧荒的小农种植模式。

流人原本就都是奴仆,没有自己的耕地,眼下有了五十亩地的使用权,再加上只交一成租子的税赋,自然是欢欣鼓舞。而那些拥有私田的满人和民户对北海镇的分田标准大为不满,可迫于北海军大胜清军后的武力威胁,都不敢反抗,有些索性举家逃往吉林或是伯都纳。

不过随着民政从富尔丹城和鲸鱼镇迁来了两千多户老居民,又在大沽口和清廷谈判后迁来一千多户来自湖广的移民,这样加上原有的1800多户,宁古塔地区的总户数达到五千户,人口超过了两万人。五千户就算是每家分五十亩,拢共也才25万亩,只占了耕地面积的一多半而已。

民政那边则派出了专门的团队,深入宁古塔、三姓和珲春等地,一边手把手的教一边干,带着农户们修建引水渠、使用大型拖拉机深耕细作、合理施肥,再加上来自另一时空的高产麦种,第二年亩产就实现了四百斤,震惊了所有人。

后来连满清治下的吉林和伯都纳地区都传疯了,福康安甚至还专门派人过来试图向农户收购麦种。可北海镇由于搞的是“大规模经营、大设施化农业生产模式”,因此对留种过程控制的很严。那些旗人家庭就算偷偷留种,也不知道里面的关键所在,往往是杂交种居多,非常容易退化。

再者就是小麦在拔节到灌浆期的时候需要喷施磷钾肥,这玩意满清无论如何也搞不到,就算是打听出来了,可“磷酸二氢钾”是什么玩意?

除了下大力抓农业,曹鹏这几年还在珲春成立了一家中型盐场,摆脱了自古以来一直从李朝换盐吃的境地。此外他还在宁古塔成立了一家织布厂,由北海商社与“恒丰当铺”的老板武振周合股出资。

总之,在曹鹏的管理下,宁古塔这两年已经发展成了北海镇的第四大经济城镇。城内现有大小商户一百多家,涵盖了十几种行业,大多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中最多的就是烧锅铺和布铺。这其中有的是外地流民集资开办的,也有少数当地满人和满清的流人入股合开的,股份有银股与身股两种。

虽说刘台拱来宁古塔也一年多了,对相关政务也都很熟悉,可两人的交接一直到了第五天才全部完成。

得知“小曹大人”要走,宁古塔城内居然来了场万民相送,还连夜赶制了一把由各家商户老板署名的万民伞,让曹鹏又是感动又是哭笑不得。

几天后,当他风风火火的赶回北海镇,赵新跟他寒暄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小曹,我准备派你接替刘铮,去仙台藩呆一段时间。”

还不等曹鹏有所反应,赵新的另一句话又将他雷了个外焦里嫩。

“我看你一直也没解决个人问题,看上谁了?我让万造老婆替你做媒。或者说,你也想跟刘铮一样,让仙台藩给你送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