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几日,赵宥澂瞅准时机,向父亲赵舷提起此事。
赵将军听后,脸色阴沉,他本就重视家风和子女教育,对这种事情自然不能容忍。
赵宥澂趁热打铁,说:“父亲,孩儿认为,学堂是求学之地,不能让他们几人坏了风气。应将他们除名,不仅能让其他兄妹安心学习,也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加以改正。”
赵将军沉思片刻,觉得赵宥澂的话有道理,让赵宥澂先退下,吩咐管家叫来赵凌夫妇,告知他们自己的决定。
赵凌和沈氏瞬间就炸毛了,“这怎么行?赵家的学堂,凭什么不让山儿读?就连三房的孙子都在学堂读书,为什么山儿身为您的亲侄子却不行,难道就因为他们的父亲是庶出?”
赵舷沉下脸,“这与嫡庶有什么关系?你们看看远山他们现在成什么样子了!整日不学无术、惹事生非,哪里还有个大家公子的模样!”
“那也不能不让他们读书啊!这不是要了我的命吗?”沈氏哭喊道。
赵凌赶紧拉住她,“大哥,夫人,咱们有话好好说。”
“没什么好说的!”赵舷大手一挥,“明日就让远山他们收拾东西回家吧!我会单独请先生去教他们。”
沈氏一听还有先生单独教,便不再闹腾。
赵凌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赵舷打断,“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你们若再无理取闹,就别怪我不顾念亲情了!”
说完,赵舷转身离开。
赵凌和沈氏只能无奈地对视一眼,接受现实,谁让胳膊拧不过大腿呢。
也许这就应了那句话“上梁不正下梁歪”。
当年,赵长明常年在军中,根本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
赵家主母金氏能教好自己的一双儿女就不错了,怎会费力不讨好地去教养庶子庶女。
在姨娘的教养之下,赵凌成了一个纨绔,上行下效,他的儿子如何不纨绔?!
赵庆山三人被赶出学堂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京城。
而赵宥清则因为赵庆山等人的离去,心情大好。学习更加努力,进步神速,甚至还得到了夫子的夸奖。
赵舷见孩子们都在认真读书,很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