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众人没附和他,胡学政脸上挂不住,提步往阅卷房走去。
几位大人到了阅卷房,见沈遇安面色不是很好,众人作揖后便开始阅卷。
他们看的是第一场考卷,第三场的考卷还没誊写好。
只是看了几张卷,便知道沈知府为何面色这么难看了,实在是,难以入目。
特别是刚从京城调来的官员,更是连连呵笑几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胡学政见众人这样,面色有些不虞。
“岭南地处偏僻,此处无大儒为学子指点迷津,文章自是入不了诸位大人的眼。”
胡学政语气冷硬,不少官员见状,连忙收敛住脸上的表情。
沈遇安抬眸看了一眼胡学政,而后低头继续批卷子。
乡试的卷子,沈遇安等人在考院连续批了八天,倒是比一般的州府还快上两天。
“这是下官批好的卷子,请大人过目。”
诸位考官把批好的卷子放在沈遇安跟前的书桌上。
“这便是诸位大人选出来的正榜举子?”
低头看向第一份卷子,倒是不错,这份卷子他也有印象,是难得答得不错的卷子。
把正副榜的卷子看完,沈遇安点头,名次没有异常,他过目不忘,下面的人倒是糊弄他。
只是,
“胡学政,这八十人之多的正副榜,会不会太多了?”
“这,沈大人,乡试的取录,一向如此。”胡学政为难地看着沈遇安。
“如此文章,本官没那个脸送往京城。”
乡试的文章是要送往京城存储的,若是有特别好的文章,还会有官员拿给帝王阅之。
最后,沈遇安在胡学政不舍的眼神中,挑了些卷子出来。
沈遇安被胡学政幽怨地看着,但却神色如常。
因着岭南偏僻,他多有宽容,但面前的卷子确实不尽人意。
眼见沈遇安挑了不少出来,陆通判也委婉说道:“大人,这,上榜之人会不会少了点?”
“科举一事本就不易,本官不以京城江南等文风盛行之地相比较,可比幽州府还差,便说不过去了。”
众人这才想起,沈遇安就是从幽州府那苦寒之地考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