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铺子面积不小,但他还是决定就做小吃。
原因无他:没钱了。
做大吃必须请大厨子,还要做出菜系风格,要有拿手招牌菜才行,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不适合现阶段他们家的经济情况。
交完房钱,他手里只剩下不到三千两,只能做些成本小的小吃。
既然是小吃,那就还是从米粉开始做起。
菜谱他都想好了:原味骨汤米粉、肉沫米粉、酸辣米粉、炒米粉,外加他的老本行麻辣豆皮豆干,主食的话就推出几样玉米制品。
亦或者弄一个麻辣烫,可以试营业一下看看市场接受程度。
饮品的话他打算暂时推出玉米汁,等以后南瓜大规模推广以后,再推出南瓜汁。
铺子无需进行大规模改动,只重新刷遍墙,再添些桌椅板凳就行。
他走的是低端路线,没必要将屋子装修的豪华大气。
关键是没本钱装修了……
赵大壮和小刘氏以前和他在大昭寺门口摆过摊,都知道米粉的具体做法,这些对他们来说都不难。
就连麻辣豆皮五香豆干他们都完全不是问题。
这些豆制品他们好久不做了,主要是在密水时豆制品的方子让他抵押给了大昭寺,不过现在他们人都在京城了,离大昭寺十万八千里远,就算做也不妨碍他们。
说完菜谱后,赵小山进行了任务分工:朱丰收要跟着他去工部上值,铺子装修的事情就全权交给岳新。
铺子的二掌柜兼账房由赵大壮担任,大掌柜待定,后厨人员由刘大勇夫妇、小刘氏、杨桑花和程理媳妇儿共同负责,亦或者将莲藕调到铺子跟着帮忙。
至于跑堂的小二,可以从庄子上掉上来两个机灵的。
赵大壮对自己担任二掌柜一职没有任何异议,甚至连大掌柜是谁都没问。
他能力有限,实在不是当领导的料,也不爱出那风头,只要有活让他干就行。
至于赵娇娘,家里孩子太多了,让她在家带孩子就好。
所有事情敲定后,赵小山便从账面上支出一千两给岳新,让他在半个月内将铺子装修好,并将铺子开业事宜准备好。
赵大壮和小刘氏这几天在家待着刘大勇几人练习如何熬制骨汤米粉,制作肉沫米粉等。
刘大勇和杨桑花等人欣然领命,有了活计他们就在京城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不用考虑回老家了。
将所有活分配下去,赵小山终于松了一口气。
将所有人都安排明白了,他也终于可以省心了,可以静下心来好好去上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