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那张原本应该充满敬畏之色的脸庞之上,此时却是一片平静如水,毫无任何表情变化,简直就如同是一尊沉默无言的雕塑一般,似乎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去迎接圣上即将降下的雷霆震怒。
李隆基坐在龙椅之上,眼神冷漠地看着下方跪着的哥舒翰。
这些年来,他已经习惯了被人阿谀奉承,那些臣子们一个个都卑躬屈膝,满脸谄媚之态,他们的神态和姿态无一不是惶恐至极、恭敬无比。
然而此时此刻,哥舒翰却只是中规中矩地向他行了个礼。
看到哥舒翰这般异于其他臣子的举动,李隆基心中不禁涌起一丝不悦。
“这个哥舒翰怎么跟该死的王忠嗣一样!都是那么的不知趣,不懂得讨好自己。”
想到这里,李隆基忍不住在心中暗暗骂道:“哼,和王忠嗣这逆子简直如出一辙,皆是罪该万死!”
不过,尽管心中恼怒,李隆基表面上还是保持着身为皇帝应有的威严,只见他微微皱了皱眉,用一种看似平淡的语气开口说道:“哥舒翰,你统领大军镇守边关,多年来一直与那可恶的吐蕃贼子浴血奋战,实在是辛苦了。”
虽然嘴上说着夸赞的话语,但是李隆基对于哥舒翰脸上那掩饰不住的疲惫之色却是完全视而不见,甚至连让哥舒翰起身回话的意思都没有。
哥舒翰见状,只能深吸一口气,强忍着膝盖的疼痛,继续跪着,且用十分恭敬的语气回答道:“多谢圣人的鸿恩浩荡。”
听到哥舒翰的道谢,李隆基依旧面无表情,淡淡地继续问道:“朕且问你,此次你千里迢迢地带回来的那些所谓的吐蕃敌军俘虏,为何他们刚才口口声声自称并非吐蕃敌军,而是我大唐的百姓呢?”
哥舒翰闻言之后,面色沉静如水,毫无波澜,仿佛世间任何事情都无法撼动他分毫。
他的神情严肃至极,用不卑不亢的语气说道:“回禀圣人,刚才在下面喊冤的那几名俘虏的确不是吐蕃敌军,实乃我大唐境内已然汉化的吐蕃百姓。”
此语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安静肃穆的朝堂瞬间变得喧闹嘈杂起来,众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之声不绝于耳,就像炸开了锅一般,场面一度混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