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 七擒孟获(61)

马谡别传 高瞻非 2211 字 5天前

杜琼与李恢虽然不是同一个阵营,毕竟都是西川本地出身,都算得上是刘禅的亲信,而且他们都要为自己的家族谋取私利,私下里就某些事情达成了一致。

诸葛亮放走孟获以后,他也带人来到前线犒劳。

杜琼本人的官职只是谏议大夫,他是刘禅继位以后提拔的,实际上是刘备交代诸葛亮办理的,增加杜琼对刘禅忠心。

谏议大夫属光禄勋下面的属官,秩六百石,提拔前,杜琼的官职只是益州议曹从事,与李恢的益州功曹书佐、主簿相当,地位却在马良的荆州从事之上。

马良在荆州,远离刘备,协助关羽主管政务,取得了不错的政绩。

他在荆州所管理的事务,明显超出了荆州从事的职权范围,刚好马谡又在汉中立下了功劳,刘备就顺便提拔马良为左将军掾,仍然负责协助关羽处理荆州的政务,地位略高于杜琼和李恢。

后来李恢被人诬告,因祸得福,反而得到刘备欣赏,被提拔为益州别驾从事,地位又略高于马良。

刘备称帝后,水涨船高,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刘巴被任命为尚书令,大部分人都得到了升迁。

侍中的职位,非常重要,汉朝曹操为丞相,荀彧任侍中,刘备因为当时没有特别合适的人选,就暂时没有任命。

刘备领益州牧时,杜琼作为益州议曹从事,职能与侍中有很多相似之处,把杜琼顺势提升为侍中,也是顺理成章的。

关羽丢失荆州以后,马良没有了实职,刘备决意讨伐孙权,马良孤身前往武陵,不顾自身安危说服沙摩柯率领五溪蛮归顺刘备,并参加讨伐孙权的战争,这个功劳可不小,刘备马上提拔马良为侍中。

侍中马良,也是一步登天,由普通官员进入高官行列,当然也被不少人嫉妒。

在讨伐孙权之前,庲降都督邓方病逝于任上,刘备又提拔为李恢庲降都督,领交州刺史,接替在任上去世的邓方。

同样是庲降都督,但李恢的官职和地位可比不上邓方,邓方是朱提郡太守,秩二千石,而李恢领交州刺史,地位相对较低,秩仅六百石。

李恢做了将近五年的交州刺史,因为雍闿叛乱,这次诸葛亮南征,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并任命李恢领建宁太守,算是赶上了当年的邓方。

刘备称帝以后,参加劝进的绝大部分人都升官了,杜琼是属于少数原地踏步的人。

杜琼当然不能对刘备有怨气,甚至不能表现出对马良的不服,但在他心底里,对抢走他职位的人,还是有很多的想法的。

李严这次要与诸葛亮角力,他无法撼动诸葛亮的地位,把杜琼拉进来,就是想把马谡为突破口。

杜琼的官职和地位,与诸葛亮不可同日而语,但这次他是皇帝刘禅的委派,代表的是皇帝刘禅,诸葛亮作为丞相,也不敢怠慢。

诸葛亮率领众将大摆宴席,迎接杜琼的到来,同时,也是第二次擒获孟获的庆功宴。

杜琼到了以后,宣旨对吕凯、马谡、张嶷、杨仪等人进行了表彰、勉励,宣布了对王伉的任命。

刚刚放走孟获不久,在席间,将领们谈论最多的话题,自然是马谡的攻心之计和诸葛亮连续两次释放被俘虏的放孟获。

以杜琼的阅历,自然不会对丞相诸葛亮的军事计划指手画脚,就算对马谡的“攻心之计”不太认同,对诸葛亮多次释放敌酋的做法,也不能露出相左的意思。

对这些认知上的分歧,为人老道的杜琼,肯定不会在言语上表现出来,得罪这些军中的将士,更不会得罪丞相诸葛亮。

他想要在越巂郡调查马谡的问题,更不会图一时之快,与马谡发生言语上的冲突,引起马谡的警惕。

但让他一个饱学之士,违背自己的初衷,说些赞美之语,当然也是不可能的,只是顾忌诸葛亮的地位,说些没有营养的话语,相互吹捧。

总的来说,杜琼等人与军中将领有些话不投机,宴会的气氛并不热烈。

杜琼完成了前线犒劳,他有监军的职权,跟随诸葛亮继续南征,也是可以的,但杜琼并没有染指军功的意思,马上提出要回建宁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