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普通话的“哄骗”,用地道四川方言如何表达?

我国各地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丰富多样,是世界上方言和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普通话、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多样化的灿烂民俗文化。

不少普通话词汇,方言中多有其他的表达。比如普通话的“哄骗”,四川方言最爱用的是“豁”,其次是“哄”,都是单音动词形式。有时也同义连用,如“豁人哄人,这家伙不是个好人”。

“豁”其实不是本字,但由于“儿豁”等词在川渝地区的广泛使用传播,以讹为讹,如今普通四川老百姓基本都使用“豁”字了。

据语言学专家教授们考证,“豁”的本字,当为“和”字。

四川方言这个“和”字,音hō,不是连词,而是动词,释义为哄骗,常与 “骗”或者 “哄” 同义连用。

“和”这个词据考证来自佛典,元·魏慧觉·译 《贤愚经》: “彼国伫弱,独霸山河,今当遣使,和索一河。”

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认为“和”的“哄骗”义,“应是从应和的意义引申而来的,因为骗人必须迎合所骗者的意旨”。据此,则《说文·口部》“和,相应也”,是其源头。

故今甘肃不少地区,“和”字也有哄骗义,但用法和四川方言有所不同。如凉州方言谓欺骗、哄骗、蒙骗为啜和。啜字本身也有哄骗义,如啜哄、啜赚,“啜和”为同义连用。

凉州贤孝《柳笆记》:小两口子抬上柳笆起了身,啜和着把老汉连山里送。又《鞭杆记》: 齐飞卿窍法大,使一计把刘胡子啜和下。(例句引自《凉州方言词汇考释》)

“和”作“哄骗”解在文献典籍中的使用例句摘录:

南朝梁代宝唱法师编撰《经律异相》 卷六:“诸王共议,逊言和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