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存在,犹如一座座巍峨耸立的山峰,使得这场大会的氛围庄重而肃穆,仿佛连空气都凝结着凝重与威严。
这无疑是对诸子百家的一个变相考验,意味着这个场合绝非像稷下学宫那般仅仅是纯粹的学术探讨,唇枪舌剑间的思想交锋。
而是关乎到大秦帝国未来的治国方略与发展方向,是决定帝国兴衰荣辱的关键抉择。
果然,诸子百家目睹这个庄重威严的排场,都不由自主地敛容正色起来。
他们紧紧抓住这最后的宝贵时间,心急火燎地与自己同流派的同仁们进行最后的探讨,反复权衡利弊,精心推选最出类拔萃、最能代表本流派核心思想精髓的人作为代表,以期在这至关重要的场合一展风采,为自家流派赢得无上荣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后,诸子百家们开始陆续登上那神圣的讲坛,慷慨激昂地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
起初,是一些相对冷门且规模较小的流派。
他们的代表怀着忐忑不安与满心期待的复杂心情登上讲坛,然而,他们所提出的政治主张或是过于单一,缺乏高瞻远瞩的全面性和入木三分的深度;或是显得幼稚肤浅,脱离实际,犹如空中楼阁,难以付诸实践,落地生根。
听得在场的人都不禁在心里暗暗摇头,觉得这些主张犹如杯水车薪,难以应对大秦帝国当前所面临的错综复杂局势和长远发展的迫切需求。
不过,介于大会严格的纪律要求,所有人都保持着良好的修养和端庄的仪态。
他们并没有贸然出声评论,也没有做出任何有失偏颇、不适当的动作,而是在每个流派阐述完自己的政治主张之后,都给予了礼貌性的鼓掌,以示尊重。
那掌声整齐划一,却又显得有些例行公事,缺乏真正的热情与认同。
其实,在场的所有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清楚,真正的重头戏是在后面那几个当世显学的流派。
大家都在屏气凝神、耐心等待,期待着那些在学术领域有着深厚积淀和广泛影响力的流派能够横空出世,带来令人拍案叫绝、切实可行的政治主张,为大秦帝国的未来指明方向,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