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不说,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孰谏。父母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这陈老二也是太过冲动了,怎能殴打兄长?与自己的亲生父母对簿公堂呢?传扬出去,他的名声就全毁了,毕竟,谁会接纳这不孝不悌之人。
时晚夏在一旁,听他们两人这番话有不同的看法。这父母之错,不能盲听呀!
时晚夏对他们这番言论不敢苟同,说出了她的想法:“这陈老二是不该动手打人,可他也是被这些他至亲之人逼得。他在这个家里,从未得到过真正的关心和爱护,只有无尽的指责和谩骂。他的内心早已千疮百孔,才会在一时冲动之下做出这样的事情。”
两人听了时晚夏的话,都陷入了沉思。这时,崔知诰望向时晚夏,抬手示意让她接着说。
“时姑娘,无妨,现在也没有别人,姑娘可以说说你的看法。”
时晚夏想着这古代的律法都是,以儒家的一些封建礼法建立的。哪怕此案中,陈老二作为受害人,可是施暴者是他的亲生父母,无论这官司是赢是输。他注定会名誉尽毁,毕竟不孝的这么一顶大帽子,他不戴也得戴。
“大人见谅,下官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对于长辈的孝顺,无疑不是美德,可是愚孝也只会害人害己。”
王县丞却不这么认为,“自古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卑职以为陈老二犯了忤逆的大罪,为世俗礼法所不容,可判绞刑。”
时晚夏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孔夫子也说过,孝顺不仅仅是听话,而是要在遵循礼制的基础上,对父母的错误提出委婉的建议。
孔子认为,如果父母有错,子女可以提出意见,但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如语气要委婉、态度要温和,反复劝说无效后仍需顺从。
刚想反驳,这是捕头带着陈家村的里正族老到达公堂之上,还有被用门板抬来的陈老大。
崔知浩眉头紧蹙,“啪”的一声,惊堂木一拍,大声喝道:“堂下所跪何人?见到本官还不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