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池道:“其一,蟜、良、政、御四军,以将名为军名,初期有凝聚人心之力,长此以往,却有成为私军之嫌,不利于王上统一指挥。”
当是时,良军统帅儿良、政军统帅聂政都在堂上,乐池慨然提出这一建议,令俱酒虎躯一震,乐池是真敢讲!
儿良闻言起身行礼道:“王上,乐先生所言极是,臣亦觉得,以臣名为军名,殊为不妥,请王上改革军制,收回成命。”
聂政赶忙紧跟而上:“臣附议。臣之贱名,安敢命之一军,请王上易名。”
俱酒对这个事情早有预料和盘算,此次回到汉国之后,整军就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没想到乐池此人,果然有军事头脑,一眼就看出汉军军制方面的弊端。
当时自己刚到南郑,起事之初,人马不多,于是就学习淮军的编制方式,以将领名字命名军队,迅速凝聚人心,形成“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拧”的强大战斗力。
其实在历史上,军事主官对一支部队的影响非常重要,有些名字并非官方命名,却是民间约定俗成的,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
比如岳家军、戚家军。甚至解放军队伍中,也有刘邓大军、陈粟大军、陈谢大军、皮旅、唐支队等。
当然,在封建王朝,用将帅姓命名的军队称号,是非常犯忌的,岳家军、戚家军最后结局都非常惨。实现清朝中兴的曾国藩湘军、李鸿章淮军、左宗棠楚军,最后都逃脱不了裁撤的命运。
如今汉国部队人数不断扩充,战争规模也由小规模转变为大军团,这种命名规则就容易出现“兵为将有”的私人性质,甚至发展为尾大不掉的军阀。
尽管一般在建国之初,军事将领对君主有着绝对的忠诚,但机制体制上的漏洞一定要补上。
俱酒未理会儿良与聂政,他对此是有着全盘考虑的,转而对乐池行礼道:“朕知道了!愿闻先生第二谏。”
乐池道:“王上志在天下,然飞地太多,必为所累。夫魏国,北有中山、西有西河、东有大梁,左支而右绌。顾此而失彼。前有中山之失,后有上郡之去,恐怕河西、河东之地也不可长久,魏之终了,不外乎大梁也!”
俱酒十分震惊,乐池将魏国的发展历史预测了个神准,其见识之远,令人钦佩。
乐池继续道:“今汉国之地,星散零落,不易聚力。臣建议,早日北上灭秦,使巴蜀、南郑、关中、河南地、上郡连为一体,形成一纵之势,然后举国东出,则大事可成矣!”
俱酒佩服极了,他提笔在乐池卷纸上写下了“钦点第一”四个大字。然后掷笔起身,避席而拜:
“朕得先生,有如鱼之得水也。愿请先生以兵部侍郎屈就,可使朕常请教于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