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十三是个好孩子,但是太执拗,可以当一个贤王;
老十四武治不错,领兵打仗是一把好手,但脾气被德妃娇惯的太过还需要好好地教导一番.....
后面出身的皇子都太过于年幼,康熙帝懒得想。
但是就这么扒拉一番,原本能文能武的儿子们都被他找出各种各样的缺点,康熙帝开始焦虑,竟然都比不上太子。
他内心是不想立太子的,也许太子幼时他满腔父爱,想着让太子接自己 班;但是几十年皇帝坐下来,君权岂能分割?
但现在后世透露出来的消息让他坐立难安,康熙帝似乎能感觉到汉人在蠢蠢欲动:
倭国、倭国....一定要先下手为强。
康熙帝一生最注重名声,虽然他打心眼里害怕防备汉人,但实际上又要不断地拉拢汉人的心;
因为是关外的皇帝,想成为千古一帝,想在史书上留下浓厚的一笔,
他格外在意自己的名声,所以也格外拉拢、甚至说讨好大臣。
允许国库借钱一开始康熙帝确实是照顾臣子,京城大居不易;
但是后来渐渐地发展成腐败之风,国库竟然连军费都发不出,康熙帝不是不知道,他也很着急,
要不然就不会有让老四收缴欠款这个举动了。
但是他好名声,已经被仁慈和宽容的名声架起来了,他做不到一究到底,所以之后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老四的名声因为这件事情在文武大臣里面臭不可闻,康熙帝其实内心还是有些庆幸的,老四如果严格来说也算是皇后之子,他的出身算是除太子之外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