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城,二度解围之后,残阳似血,倾洒在满是疮痍的城墙与街巷之上。那历经战火洗礼、坑洼不平的城垣。
宛如一位身经百战、伤痕累累的老将,依旧倔强挺立,守护着城内劫后余生的百姓。炊烟袅袅升起。
百姓们忙碌于修缮自家屋舍,可眉间的愁绪,在每一次搬运砖石、扶正梁柱时都展露无遗,对秦军再犯的隐忧,如同阴霾,笼罩着这座饱经磨难的城池。
赵王宫殿之中,气氛凝重且压抑。赵王面色苍白,却强打精神,端坐于王座之上,环视着阶下各国援军将领与本国重臣。案几上摊着邯郸周边的军事布防图。
其上朱红墨痕勾勒标注之处,皆是此番激战留下的惨烈印记,亦是秦军未来可能重点突破的要害。
李牧身披战甲、满身征尘,大步上前,抱拳躬身,声音沙哑却沉稳:“大王,此番秦军虽退,然其攻势之凌厉、兵力之雄厚,实乃可怖。
我联军能守,实赖将士用命、侥幸使然。当务之急,城防修复刻不容缓,需征调周边郡县民夫,加固城墙根基,增高加厚城垣,增设了望塔与弩台,方可御敌于外。”
赵国一位老臣捻须颔首,接口道:“将军所言极是,只是物力财力,耗费甚巨。城中库府经此两番大战,几近空虚,还望各国援手,共担此责。”
言罢,目光殷切望向他国将领。
楚国项梁神色肃然,起身回应:“我楚国既已投身合纵抗秦,岂会推诿。愿出木材千根、工匠百人,助邯郸城防修筑。且回楚之后,当整军经武,训练精锐之师,以备秦军再犯。”
燕国将领亦抱拳表态:“燕国虽地狭民少,亦愿倾尽全力。会即刻回朝筹备粮草、皮毛等物,运送至邯郸,支援守城。只是望往后联军调度,能更为紧密高效,免蹈此前覆辙。”
众人闻此,皆面露惭色,想起之前因流言蜚语致联军生隙、调度迟缓之事,心头沉重。
魏王将领轻咳一声,神色略显尴尬:“我魏国经此前出兵,国内确有疲态。但唇亡齿寒之理,吾等深知。愿留部分兵力常驻邯郸,协同防御,其余兵马回防休整,待国力稍复,再增兵驰援。”
赵王微微颔首,以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