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赵国崛起:内安外扩之路(三)

于是,齐王派遣使者前往邯郸,表达了与赵国结盟的意愿。赵王欣然接受,两国结成军事同盟,共同对抗魏楚联军。

燕国虽然保持中立,但也在暗中观察局势的发展。

燕王担心赵国在与魏楚联军的战争中失败,导致燕国失去战略缓冲空间。因此,燕王秘密与赵国进行接触,商讨在必要时提供军事援助的事宜。

面对魏楚联军的进攻,赵国迅速做出反应。

老将廉颇率领十万赵军在边境严阵以待,利用坚固的防御工事抵御联军的正面进攻。赵括则率八万军队绕道联军后方,试图截断其补给线。李信的骑兵部队在联军侧翼展开骚扰性攻击,打乱联军的部署。

齐国则派遣五万大军从东侧进攻魏国,牵制魏国的兵力。

齐军采用灵活的战术,利用魏国东部地势平坦的特点,频繁发动突袭,使得魏国不得不分兵应对。

战争初期,魏楚联军凭借兵力优势,对赵国边境防线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但老将廉颇指挥有方,赵军顽强抵抗,联军进展缓慢。

赵括在绕道过程中遭遇了楚军的阻击,双方在一片山谷中展开了一场激战。

赵括充分发挥赵军新战术和兵器的优势,利用赵弩的远程火力压制楚军。

然后派出步兵冲锋,成功突破了楚军的防线,继续向联军后方挺进。

邯郸学府内,各国学者围绕着治国理政、军事战略、文化传承等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儒家学者主张以仁政德治来巩固赵国的统治,墨家学者则强调实用技术和兼爱思想的推广。道家学者提出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理念,法家学者则力主严刑峻法、加强中央集权。

这些学术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不仅丰富了赵国的文化内涵,也为赵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思路。

赵王经常亲临学府,聆听学者们的辩论,从中汲取治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