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还是不解气,顺手抄起一根棍子就打向朱瞻基“你个臭小子!都是你惹的祸,不会教孩子是不是?”
【上一个有这地位的还是唐朝大宦官李辅国】
【在皇帝的宠信下,王振又安排他侄子王山,王林进入锦衣卫系统,打造了诬陷,捉拿,刑罚“一条龙服务”】
【如此滔天权势为将来的噩梦埋下了第四个伏笔。】
【至此朱祁镇通过王振强化了权力,那么其结果有像李治那样正面落实到治国理政上吗】
【客观地说并非毫无成效,“武德充沛”的朱祁镇在正统年间确实赢了几次】
【比如正统三年鞑靼阿台汗侵扰大明边境,朱祁镇派出已经被收拾得很听话的王骥,督军出塞,麾下宿将蒋贵以轻骑数千高速突出,偷袭阿台汗军营一举破敌,此后蒋贵连续追击80里斩首300余,生擒鞑靼左丞脱罗等百余人】
“还好还好,赢了!”
“我都怕他是大清的翻版。”
【老鞑靼可汗只带了少数亲信遁逃】
【连续的成功,让朱祁镇和王振觉得自己行了,他们很快把目光瞄向南方——麓川】
【这是位于云南西部的土司政权,长期受大明招抚,羁縻】
【正统三年,土司首领思任发侵犯南疆,对此“三杨”内阁援引宣宗时旧例,主张敕文抚谕,但被关过一次监狱的兵部尚书王骥“揣知振意,力主用兵”】
【这本是一次就成功的战役,但好大喜功的朱祁镇和王振偏偏驱使明军九年间三征麓川,光看结果是不错的】
【但前前后后“发兵五十万,转饷半天下………劳师费财”
明军士兵“死亡大半,军资爵赏,不可胜计”】
朱棣一怔,打的更起劲了“我让你劳师费财,让你死亡大半……”
朱瞻基不想被打,可躲也不敢躲,甚是狼狈。
【一个直接结果是,正统十二年起浙,闽,赣等地先后发生农民起义】
【表明当初海晏河清的稳定局面已开始动荡,但朱祁镇好像不在意,年方二十的青年皇帝对战争的沉重代价熟视无睹,他正摩拳擦掌憋着给大明的老对手蒙古人来一波大的】
【而连番不计代价又小有所成的经验也为后之变埋下了第五个伏笔】
【接下来这些伏笔将如何一一应验,朱祁镇又究竟犯了哪些错误,让国家从内无权臣欺主外无强敌入寇的“梦幻开局”变成了兵临帝都十面围城的景象呢?】
“不妙的预感。”
“那时的百姓太惨了,好不容易过上好日子,偏偏皇帝不是个安分的。”
嬴政悠闲的批奏折,反正不是自家的败家子,而且这个朱祁镇应该还没有胡亥气人,放平心态,看别人家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