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风雨欲来

“这些天我想了很多,儿时,我每天都能见到父皇,也总能看到父皇对您的关心与爱护,可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见到父皇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而您的笑容也越来越少了,我问了江姨,起初她不肯说,是她拗不过我才告诉我,原来,父皇喜欢上了别人,甚至连舅舅他都开始忌惮了。”

“当利......”卫子夫声音哽咽,她本不愿她的孩子们承担这些,如果可以她希望她们都可以开开心心的生活,然后找一个合适的人嫁出宫去,平平淡淡,安安稳稳的过完这一生。

当利握着卫子夫的手,了然的笑道:“母后,您的苦心,女儿明白的,以现在的时局,曹襄哥哥...确实不是女儿的良配,您和舅舅已经护了我们这么久,女儿不能再让你们陷入困局,这一次,女儿听您的!”

卫子夫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心痛,一把将当利抱入怀里失声痛哭,只是这哭声,听起来更像是深藏许久的发泄,也不知是为当利还是为她自己。

自那日以后,当利就好像一夜之间长大了一般,沉稳了许多,也娴静了许多,越发有长公主的仪态了,只是看着这样的当利,卫子夫不知是该感到欣慰还是该感到悲哀。

不过好在,有霍去病时不时入宫陪伴当利,当利的脸上也恢复了往日的笑容,只是偶尔那笑容中隐藏着一丝淡淡的忧愁,牵动着卫子夫的心弦。

可是很快,卫子夫就顾不上当利了,因为那场关于诸邑的流言,开始越演越烈了,甚至还从后宫转到了朝堂,有官员提出,将诸邑公主送去封地,以保大汉国运。

要是换做以往,刘彻肯定会严惩提出此建议的人,可是现在,他也只是扶着额,无奈的闭上了眼睛,没有斥责亦没有赞同,只是默不作声。因为刘彻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且不说诸邑尚还年幼,光是卫子夫那关,他就过不去。如今他与卫子夫已日渐疏离,子夫更是视家人和孩子如命,若为此把诸邑送去封地,不仅会毁了诸邑,更会要了卫子夫的命,让他与卫子夫的关系雪上加霜。

不管怎么说,诸邑是他的孩子,他也不忍心让这个孩子小小年纪就承受这么多。

刘彻无奈的叹了口气,挥了挥手表示作罢。众人见此,便不再提及。

可这事还是传到了卫子夫的耳中,卫子夫看向身侧正专心习字的诸邑,忍不住将她紧紧揽入怀中,诸邑虽不解,仍是乖巧的没有挣脱,安安静静的任由卫子夫搂着,可就是这样的诸邑,越发让卫子夫感到心疼,明明是这么好的孩子,为何得不到上天的垂帘,为何要承受这样的流言与命运。

小主,

卫子夫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哪怕是拼上自己的性命,也绝不会让别人动诸邑一下。

怀中的诸邑似是感觉到了卫子夫的不甘与愤懑,轻轻附上卫子夫的手,甜甜的说道:“母后别怕,诸邑乖,诸邑会保护母后的。”

听着女儿过分懂事的话语,卫子夫不禁将诸邑抱的更紧了,为何那个人就看不到诸邑和阳石的好呢?

天气渐渐转凉,很快就入了冬,卫子夫已经有许久未从当利的口中听到曹襄的名字,关于诸邑的传言,也因刘彻的不闻不问,开始消减了下去,未央宫似乎开始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可卫子夫并没有因此感到安心,她总觉得,那引导诸邑这场谣言的幕后黑手,不可能任由这件事如此风平浪静的过去,肯定还会有什么在等着她们。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便传出了皇上欲行幸甘泉,祭祀太后,并为大汉祈福,这本是很平常的事,可是这一次,皇上竟提出了让卫子夫带着当利和诸邑一同前往,随行的还有平阳公主以及王夫人。

对于要和父皇母后一起出行,诸邑很是高兴,一直嚷嚷着怎么还没到出发的日子,阳石和刘据因为年纪太小,无法随队伍一同前往,卫子夫便交代倚华一定要好好照顾他们,甚至还让大姐时不时进宫看望,以免他们不在的时候出事。

一切都交代好后,卫子夫便开始静待出发的日子的到来,她知道,只怕那时的日子就不似这般平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