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外1章)杨家重新掌兵权

隋唐演义群英传 离耳 994 字 1个月前

话说这北周的皇位,在短短一两年内竟如走马灯般换了三个。先是宇文赟荒唐退位后不久便一命呜呼,他这一去,丢下的是一个烂摊子。接着年幼的宇文阐登基,那小小的人儿坐在高高的皇位上,懵懂无知,朝政混乱不堪,犹如一团乱麻。

在这动荡不安的局势中,杨坚、杨素、杨林这些原本为北周立下赫赫战功的战将,全部被无情地冷藏。

杨坚望着那紧闭的宫门,愤愤不平地说道:“我等一心报国,却遭如此对待,天理何在!”杨素也是满脸的无奈与不甘:“空有这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真是憋屈啊!”杨林紧握拳头,咬牙切齿:“这昏庸的朝廷,竟不识我等忠心!”他们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却只能被闲置一旁。

由于这些得力战将的缺席,北周的军事力量大幅削弱。北方边境战事频发,而北周的军队却因缺乏优秀的将领指挥,连连吃了败仗。

边疆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敌军的铁蹄肆意践踏他们的家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位老者望着被战火摧残的村庄,老泪纵横:“这日子没法过了,老天啊,救救我们吧!”原本富饶的土地变得满目疮痍,哀鸿遍野。

朝中的大臣们虽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一位老臣叹息着:“若是杨坚等将领仍在军中,何至于此啊!”另一位大臣附和道:“可如今,我们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北周的江山在战火中摇摇欲坠,唉!”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感叹,可也只能摇头叹息,徒留满心的悲愤。

北方的高宝宁先前在宇文邕御驾亲征之时,被从代地一路打到了辽东营州。本以为他会就此安分守己,没曾想如今他又蠢蠢欲动。

那北齐幽州太守张成病逝后,本是将太守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张庆祥。可这张庆祥深知自己能力不足,难以担当此重任,思来想去,便将太守之位传给了好朋友罗艺。这罗艺倒也是个有野心之人,得了太守之位后,竟自称北平燕山王。

一时间,北方局势愈发错综复杂,各方势力暗中较劲,百姓们在这动荡的局势下,生活愈发艰难,人人自危,不知明日又将是怎样的一番风雨。

再加上契丹部落和突厥也来横插一脚,与高宝宁、罗艺合作。一时间,北方的局势变得愈发错综复杂,如同一张乱麻般难以理清。

契丹部落的铁骑在边境肆意纵横,烧杀抢掠,所到之处一片狼藉。突厥的大军更是气焰嚣张,不断地对北周的城池发起攻击,让北周的守军疲于应对。

高宝宁凭借着与契丹和突厥的联盟,底气大增,频繁地骚扰边境地区,百姓们苦不堪言。罗艺也在其新占的地盘上扩充势力,招兵买马,企图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地盘。

各方势力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使得原本就动荡不安的北方陷入了更加混乱的局面。百姓们流离失所,纷纷背井离乡,以逃避战乱带来的灾难。而北周朝廷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局势,显得束手无策,内部的争斗和腐败让他们无法迅速有效地组织起有力的抵抗。

这北周皇族中有一个人叫做宇文述,他心思缜密,目光敏锐。深知杨坚家族作为外戚势力日益庞大,已呈尾大不掉之势。

然而,如今北方局势危急,外敌虎视眈眈,朝廷在这风雨飘摇之际,竟无可用之将才。宇文述心里清楚,现在朝廷也只能倚仗杨家来扫平北方的乱局。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宇文述决定奏请小皇帝。他来到小皇帝面前,恭敬地行礼后说道:“陛下,如今北方战乱频繁,高宝宁、罗艺等与外族勾结,扰我边境,百姓苦不堪言。而当下朝中能担此扫北重任者,唯有杨坚家族。臣冒死进谏,恳请陛下恩准,启用杨家,以保我北周江山社稷。”小皇帝年幼懵懂,听着宇文述的话语,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就这样,宇文述的保举最终得到了应允,杨坚家族被郑重委以担任扫北的艰巨任务。

那韩擒虎、贺若弼等一众昔日被冷藏的将军,在接到重新集结的命令后,纷纷火速赶来。他们个个摩拳擦掌,眼中燃烧着炽热的斗志,准备在战场上大干一场。

杨坚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不敢有丝毫疏忽,随即入宫请示皇帝。

在那金碧辉煌却气氛凝重的宫殿中,杨坚跪地,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臣以为此次扫北,应由臣之兄弟杨林担任大元帅。杨林作战勇猛,经验丰富,定能指挥有方,击退敌军。杨素足智多谋,可为军师,出谋划策。而臣愿留守长安,为陛下守护这皇城根基。”

皇帝坐在高位之上,稚嫩的脸上满是犹豫和不安。一旁的宇文家族的权贵们则目光如炬,紧盯着杨坚,试图从他的话语中找出一丝破绽。

杨坚深知宇文家族对杨家势力有所忌惮和猜疑。此次安排,只为消除诸位的顾虑,表明杨家的忠心。所以他甘愿自己留守长安,当个实际上的‘人质’。

才能让皇帝和宇文家族相信,杨家此番扫北之举纯粹是为了北周的江山社稷,绝非借机扩张势力。

杨坚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在他看来,只有如此坦诚和牺牲,才能让宇文家族放心,也才能为杨家赢得这次扫北的机会,拯救北周于水火之中。

而那高位上的小皇帝,在宇文家族的示意下,终是点了点头,应允了杨坚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