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黑风高,夜色如墨,开封府内烛火通明,映照着一张刚毅不屈的脸庞——包拯,包青天。他眉头紧锁,手中紧握着一封密信,信中所述,乃是一桩涉及皇室安危的惊天谋反大案。
“大人,此案非同小可,须得从速查办。”一旁的南侠展昭,身姿挺拔,剑眉星目,手中长剑轻轻摇晃,剑尖微颤,似乎随时准备出鞘,斩尽一切邪恶。
包拯微微点头,目光转向身旁的书案,那里,师爷公孙策正埋首于堆积如山的卷宗之中,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奋笔疾书。公孙策面容清癯,头戴方巾,身着儒衫,一副文人雅士的模样,却满腹经纶,智计百出。
“公孙先生,可有线索?”包拯问道。
公孙策抬头,镜片后的双眼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大人,此案线索虽少,但绝非无迹可寻。据密信所言,谋反之人藏身于京城东郊的一处废弃庄园之中,而此庄园,昔日乃是一位朝中重臣的产业,后因故被抄没。”
“哦?如此说来,此案或许与那重臣有关?”包拯眉头一皱,心中暗自思量。
“不无可能。”公孙策点头,“但此事还需查证,大人,不如我们今夜便前往那庄园一探究竟。”
包拯点头同意,随即唤来王朝、马汉两位壮士,四人一行,趁着夜色,悄然出府,直奔东郊而去。
庄园之内,月色朦胧,荒草萋萋,一阵阴风吹过,仿佛有无数鬼魅在暗中窥视。包拯等人小心翼翼地穿过荒废的庭院,来到一座破旧的大厅前。
“大人,小心有诈。”展昭低声提醒。
包拯点头,示意众人做好准备。就在这时,大厅内突然传来一阵诡异的笑声,如同夜猫子般刺耳,令人毛骨悚然。
“何人在此装神弄鬼?”包拯大声喝问。
笑声骤停,紧接着,大厅的门缓缓打开,一道黑影从中走出,身形瘦削,面色苍白,双眼深陷,犹如地狱中爬出的恶鬼。
“哼,想不到包大人竟会亲自前来,真是荣幸之至啊。”那人阴阳怪气地说道。
包拯目光如炬,上下打量着眼前的怪人:“你究竟是何人?为何在此装神弄鬼?”
怪人嘿嘿一笑:“我乃此庄园之主,也是谋反一案的主谋。不过,你若是想知道更多,就得有命来问。”
话音未落,怪人突然身形一闪,朝着包拯扑去。展昭眼疾手快,长剑出鞘,一道寒光划过夜空,与怪人战在一起。
那怪人武功不弱,身手诡异,与展昭斗得难解难分。包拯见状,心中暗自焦急,他知道,若不能速战速决,恐怕会引来更多的麻烦。
就在这时,公孙策突然大喊一声:“大人,小心身后!”
包拯心中一惊,连忙转身,只见一道黑影从暗处袭来,手中拿着一把明晃晃的利刃,直奔他的心口而来。包拯躲闪不及,危急关头,只见一道白光闪过,那利刃被一只铁手牢牢抓住,正是王朝及时赶到,救下了包拯。
“好险!”包拯心有余悸,感激地看了王朝一眼。
那边,展昭与怪人的战斗也愈发激烈。怪人似乎被激怒了,招式愈发狠辣,每一招都直指要害。展昭却毫不畏惧,长剑舞动,如水银泻地,密不透风。
就在这时,马汉突然大喊一声:“大人,我找到了!”
包拯闻言,心中一喜,连忙问道:“找到什么了?”
马汉手捧一块铜牌,铜牌之上刻着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栩栩如生:“大人,这是我在大厅内发现的,似乎是某种信物。”
包拯接过铜牌,仔细端详,心中暗自思量:“这铜牌究竟有何寓意?又是否与谋反一案有关?”
就在这时,那边传来展昭的一声怒吼,紧接着,怪人一声惨叫,倒在地上,动弹不得。原来,展昭趁机使出了一招“白鹤亮翅”,一剑穿透了怪人的胸膛。
战斗结束,包拯等人松了一口气。他们上前查看怪人的尸体,却发现那人脸上戴着一张人皮面具,揭开面具,露出一张陌生的脸庞。
“此人并非真正的谋反主谋!”包拯断言。
公孙策点头:“不错,此人不过是替罪羊罢了。真正的幕后黑手,恐怕还在暗处。”
包拯沉吟片刻,说道:“我们暂且先回开封府,从铜牌入手,或许能找到一些线索。”
众人点头同意,随即收拾一番,趁着夜色返回开封府。
回到府中,包拯立刻召集众人,将铜牌置于案上,仔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