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羽绒服,宅在家中的生活就更惬意了。
不过村里大多数人家的生活,对比起来就显得十分窘迫。
几乎每年冬天,都会有人因为缺衣少食,活活冻死饿死。
之前舒以贤捐的十斤棉花,听起来数量只有一点点。
但是这个年代的棉花,产量本就不高,好多人冬天身上的衣裳,里面加的不是棉花,而是芦花,或者是鸡毛鸭毛。
不是羽绒,就是杀鸡杀鸭后从动物身上拔下来的羽毛,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处理,所以多少带着些异味。
猎户的保暖措施会更好一些。
因为他们会打猎,动物身上有皮毛,剥下来硝制过就能代替棉花做成衣裳。
不过品相好的毛皮他们也是不舍得自己使用的。
所以身上的大毛衣裳,通常都是斑驳的颜色,用针线缝合拼接在一起,就能穿在身上御寒。
洛云宜也是到了今年才知道,这时候的缝衣针,竟然价格还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