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京师震动

在大齐朝的南疆之地,一场突如其来的灾祸正以迅猛之势蔓延开来。原本宁静祥和的南疆,瞬间陷入了混乱与绝望的深渊。战争的阴霾无情地笼罩着这片土地,蛮族与叛军相互勾结,他们的铁蹄肆意践踏,所到之处皆是一片生灵涂炭的惨状。村庄被熊熊大火吞噬,百姓们流离失所,哭声、喊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这片被战火洗礼的天空之下。

随着难民如潮水般涌入贵阳府,南疆的惨状瞬间传遍了整个西南地区。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在人群中扩散开来,每一个听闻的人都不禁为之动容,脸上满是惊恐与担忧。很快,坐镇西南的大齐朝唯一的女武侯——玉侯秦玉,得知了这一噩耗。她目光坚毅,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果敢与决绝。这位声名远扬的女武侯,麾下统领着一支威震四方的白杆兵。白杆兵们个个身着精甲,手持白杆长枪,威风凛凛,他们以严明的纪律和勇猛的战斗作风着称。

此刻,秦玉毫不犹豫地率领着她的白杆兵,迅速进驻与南疆交界的临潼关。临潼关地势险要,是南疆通往西南腹地的重要关卡,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秦玉站在关城之上,望着远方那被战火映红的天空,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守住这道防线,绝不让蛮族和叛军的联军前进一步。她有条不紊地指挥着白杆兵们布置防御工事,将滚木礌石等守城器械准备就绪,同时派出斥候,密切关注着敌军的动向。

而在贵阳府,布政司与绣衣卫也深知事态的严重性。布政司的官员们神色凝重,他们在官衙内紧急商议着应对之策。绣衣卫的成员们则如同鬼魅一般,在城中四处奔走,收集着各种情报。几乎在同一时间,贵阳府布政司与贵阳府绣衣卫同时向京城发出了八百里加急。那一封封加急文书,承载着西南地区百姓的期望与担忧,被快马加鞭地送往京城。文书中详细地言说南疆的乱象,言辞恳切地希望朝廷能够早日派遣援兵,解救南疆于水火之中。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南疆邑州城,也迎来了汹涌的难民潮。难民们拖家带口,面容憔悴,眼神中满是疲惫与恐惧。他们衣衫褴褛,脚步踉跄,仿佛一群迷失在黑暗中的羔羊。赵轩看着这蜂拥而入的难民,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在详细询问了难民们之后,他终于知晓了南安郡王叛乱,并联合蛮族攻入南疆的惊天消息。

赵轩此刻并没有丝毫的慌乱。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守护邑州城百姓的重任,况且赵家已经搬来邑州,此处不容有半分退缩。他立刻召集了手下的三千兵马,这些士兵们平日里训练有素,对赵轩忠心耿耿。同时,他还派人联络了埭族及其他三族。埭族等三族向来与邑州城交好,在得知南疆的危机后,他们毫不犹豫地派出了一千兵马前来相助。就这样,赵轩总共集结了四千兵力。

赵轩站在校场上,望着眼前整齐排列的士兵们,高声喊道:“南疆已陷入危难,百姓们正遭受苦难,我们身为大齐的将士,决不能坐视不管!今日,我们便要出征,保卫我们的家园,守护我们的百姓!”士兵们听了赵轩的话,士气大振,纷纷举起手中的武器,高呼着口号,声音响彻云霄。

随后,赵轩率领着这四千兵马,向着通往邑州城的同关进发。一路上,他们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当他们终于到达同关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大为震惊。只见同关的守军早已没了踪影,关门大开,在风中摇摇欲坠,仿佛在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变故。赵轩眉头紧皱,心中暗自警惕。他深知,此时贸然入城可能会有危险,但同关又是邑州城的重要屏障,绝不能轻易放弃。思索片刻后,他果断下令:“入城,布置防御!”

然而,赵轩不知道的是,他出兵的消息,已经被一个隐藏在暗处的神秘人用密信送往了京城。

京城,晨曦初破,柔和的光线洒落在古老的城墙上,给这座历经岁月沧桑的都城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这一日,恰似往常那般井然有序,街头巷尾渐渐热闹起来。小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百姓们行色匆匆,各自为了生计而忙碌奔波。

皇宫之中,百官身着朝服,神色庄重,正鱼贯进入朝堂。他们的脚步声在宽阔的石板路上回荡,低声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首低沉的乐章。守门的兵丁们手持长枪,身姿笔挺地站立在城门两侧,然而,长时间的站岗让他们难免有些倦怠,其中一个年轻的兵丁,眼皮忍不住上下打架,正百无聊赖地打着呵欠。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而密集的马蹄声如惊雷般骤然响起,瞬间打破了清晨的宁静。这声音由远及近,愈发清晰,仿佛一阵狂风迅速席卷而来。守门的兵丁瞬间警醒,原本涣散的目光立刻变得锐利起来,他们迅速握紧手中的武器,身体紧绷,进入高度警戒状态。在京城之中,竟敢有人如此肆意打马狂奔,究竟是何人这般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