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医疗机构故事 河坞 1011 字 1个月前

陶宽爷爷敲开了门,让陶宽和陶磊站在门口,自己就进了老师的办公室,老师也想看看这个敲门的老头是做什么的,便问起陶宽爷爷:您今天是来有什么事吗?陶宽爷爷笑着对老师说:孩子的爹是做手艺的,这个时候也正是农村篾匠活最多的时候,不光是生产队里要做篾匠活,修修补补箩筐或者是畚箕的,农村的家家户户也得编个筲箕啥的,这不就让我带着孩子过来报名了,我看着报名的人的,自己又不是很熟悉,幸亏有食堂大师傅帮忙去看看,但我不能老沾着食堂大师傅的时间,他也有他的事,我就寻思着把孩子的名字写下来,留着给食堂大师傅,等其他人散去了,不就有了时间给我办理报名的手续了吗。老师听着陶宽爷爷的话,倒也是入情入理,不像是个油腔滑调的口气,再看看陶宽爷爷本人,还是有着一定的气场,于是从抽屉里找出笔来,本来想拿个圆珠笔给陶宽爷爷写的,想了一下,还是顺手从桌子上拿起毛笔递给了陶宽爷爷,陶宽爷爷接过老师手里的毛笔,在一张空白的纸片上,端端正正得写下了陶宽和陶磊的名字。由于多年的操练,原本有些基础的陶宽爷爷写出来的字就如同他本人一样的整齐。刚硬的笔画里也透露出有些圆润,咋一看字不是怎么得,再仔细看看,发现这四个字还是挺有韵味的,虽谈不上是什么柳筋颜骨,但让人看着还是很舒服,甚至超出了老师自己的水平,老师写字是写得多,但大多是用钢笔来写,桌子上的毛笔只不过是在闲余之时挥洒一下。老师看着陶宽爷爷写得这几个字,没有多说什么,就对着陶宽爷爷说:字就先留到这里,我有空就让其他人去帮着你家的二个孩子的办理报名手续,你也不要再去麻烦食堂大师傅了,他还得给我们做晚饭呢。陶宽爷爷听着这话就有些感觉到这个老师是下了逐客令了,自己再待下去也就没有了意义,也就习惯得旧社会那一套的作揖了,老师连连摆手,对着陶宽爷爷说:我们是新中国了,不兴那一套地主老爷式的做法了,我们还是用新时代的礼仪,来!老同志我们来握手吧。说完这些,老师便站起身来对着陶宽爷爷伸手,陶宽爷爷也经历过在公社里的领导们握手的礼仪,也就很自然得把手伸过去,礼节性得握了一会便松开来,也学着在公社里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谢谢你!老师也很客气得对着陶宽爷爷说:我也谢谢您,谢谢您对教育事业的支持,能及时得送孩子来学校读书,让孩子接受新社会的教育,您的精神也值得别人学习。老师说完,似乎又有些不妥,于是对着门外的陶宽和陶磊喊了句:二孩子进来,让我看看,你们多大了。陶宽爷爷听着老师的话,赶紧得对着门外的陶磊和陶宽喊了一句:你们快进来,让老师看看,能不能来上学了?陶宽爷爷也有些怕孩子太小,毕竟还是有些担心,陶磊吧还说得过去,关键还是陶宽就有些小了,别人这么大的孩子正在家里玩泥巴呢,要么就是帮着家里的父母一起挣工分,而这样的活无非就是帮着生产队里放牛,要么就是帮着家里砍柴,不得已的时候才让孩子到学校里去读几天的书,以便让孩子至少认得自己的名字,会写自己的名字,会个简单的算账,不让自己的孩子吃亏。陶家也只是陶宽爹有着一门好的篾匠手艺,挣得的钱比起银井湾其他人家要宽裕很多,有了这样的物质基础,加上陶宽爹外出做手艺,见到的人和事比起银井湾其他村民来,眼界要开阔很多,有了这样的因素,陶宽爹也宁愿求着大队支书给校长去说情,让陶宽和陶磊到完小来读书,也算是天遂人愿,竟然由于其他的原因,致使银井湾的教学点给撤了,银井湾里的学生都到完小来读书,想着陶宽在家里呆也不是事,反正自己又不缺陶宽的学费的那几个钱,最能让陶宽爹有所开心的,陶宽来读书可以给陶磊做个伴,至于陶宽能认到几个字,那是陶宽自己的造化了。再说陶宽一天在家整天得无所事事,也有人来自己的脸上告状了,虽然陶宽做的都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事,但经不起大家都来说,与其说让陶宽在家里呆着还不如让陶宽陪着陶磊来读书。陶宽爹是知道的:陶宽在家里的时候,陶宽妈根本就不会去管陶宽,心疼都来不及,陶宽爷爷也是惯着陶宽,至少在面子上是这样的,真要是陶宽爷爷下狠心得去管陶宽,估计就没有人再来自己的脸上来告状了。这样说来,陶宽爹送陶宽到学校里来也是有着多层次的想法。老师却不是这样认为的,一家人要送二个孩子来读书,必定是孩子有些大,再不让孩子来读书就怕晚了,整个社会的进步,没有人会让自己的孩子做个睁眼瞎,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有些唯心,但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还是有着一定的倡导作用的,老师也想看看这二个孩子有多大了,在老师的想法里,估计也至少是五大三粗了,很明显得超出了正常的年龄范围了。陶宽和陶磊听着陶宽爷爷的喊话,虽然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但陶宽爷爷的话很肯定得要自己兄弟俩进去。陶磊于是拉着陶宽就走进了老师的办公室。老师猛一看这二个孩子都不是很大,很大程度上超出了自己的预想,这让老师觉得有些惊奇,更多的是诧异,这二个孩子放在一般人家也正是在外面祸害人家的年龄,然而事实摆在自己的眼前,确实觉得眼前的这个老头确实是有些底子。一般人家是不可能花着二份的学费送孩子来读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