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无奈的渴望

母子 凡荣 2177 字 21天前

巨大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不仅增强了室内的采光效果,还让整个建筑显得更加通透和开放。

夜幕降临时,高铁站的外墙会被璀璨的灯光所照亮,与周边繁华的城市夜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走出站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广阔而有序的站前广场。

广场上,人流如织,却井然有序,各式各样的指示牌清晰明了,指引着旅客们前往不同的候车大厅或出站口。

绿树与花坛点缀其间,为这繁忙的空间增添了几分生机与和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高铁站还融入了诸多智能化元素。

小主,

从自助购票机到人脸识别进站系统,从智能导航到无线充电站,科技的力量让旅客的出行体验更加顺畅与便捷。

这些现代化的设施,不仅提升了车站的服务效率,也彰显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科技实力与创新精神。

我怀着忐忑的心坐上了一辆出租车,很快就来到了医院,外面的几个大字上写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一股奇异的感觉油然而生,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精神障碍患者的世界。这家医院到处是民国建筑,

当医生带着我进入住院病区,将两道门依次关上并反锁后,我开始有点慌了。

一条狭窄的走廊上,左侧是一排穿病号服的老人,几乎都是须发皆白,目光空洞,靠着窗边晒太阳。

右侧是一间间的病房。不时有患者和医生用奇怪的方式打招呼,也有患者边走边哼唱着听不懂的歌谣。见到陌生面孔,不少患者用好奇的眼神盯着我,一时间,我有些恍惚。

医生倒很淡定,称他们为“我可爱的患者们”“他们就像孩子一样,内心世界是很纯真的”。

走廊不长,一眼都能望得到头,而他们中的很多人,最后的时光也可能会在这里度过。

在医生看来,长期住院的患者,除了要面对疾病带来的痛苦外,还要面临两方面困境:一是心理方面,绝大多数患者亲属、监护人甚至整个社会,因对精神疾病不了解、感到恐惧,拒绝与精神障碍患者接触,更不愿意和精神障碍患者一起工作和生活,

他们很难被家庭、社会所接纳。二是相当一部分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经济不宽裕,多数患者出院后仅靠社会救济,难以维持生活,

但因受惠于医保政策,患者只要承担少部分的费用,就可在医院获得生活、医疗等全方位的服务。

所以,部分患者即便精神症状稳定已经达到出院标准,监护人却往往不同意患者出院。

在这个封闭的环境里,我惊讶地发现,这里聚集了一群与众不同的人。

他们是物理学家、科学家、舞蹈家、音乐家等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的思维比一般人更为清晰和深邃,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然而,这些杰出的人才却无法融入正常社会,被困在这个特殊的地方。

这些人都经历过或多或少的心理打击。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因为生活中发生了重大变故,导致他们产生了极端的行为,最终被他们所谓的“关爱”的家人送进了这里。

然而,很少有人能够从这个地方走出去,大部分人都长期困于此。

铁栏杆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身体的禁锢,更是对精神和情感的禁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