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尔他们大喜,连忙说道:“好,好 ,好,我们一起借鉴,一起来完善它”。
于是,一群狂信徒凑在一起研究袁华说的那些故事和道理,看看如何能写出一本书来。
而袁华则烤了烤手脚,就爬进了火堆边的单人帐篷,自言自语:“这天冷的要死,我的电热毯啊!”
他完全不在意那本小说,开玩笑,小说他有一百本,随便他们吧!爱咋写咋写。
可他没有发现,那群人坐在一起时,那虔诚的态度,那无比认真的精神,根本就不是在写故事。
他们都觉得这本书,无比重要,如果不能写好,那么就是亵渎神的指引!他们白天和黑夜,只要有时间就坐在一起认真讨论,如何既能保证故事的好看,还要能让人理解。
最早的两本书,是用羊皮装订的。
一本是故事的原文,另外一本是注释。
故事的原文还好,虽然厚,但是不离谱。
可注释就离了大谱,这注释有三本原文书厚。古塔甚至还不满意,他认为自己还要再做一版。下一版,他要把这些注释的内容再串起来,成为一条逻辑清晰的注释链,上下联通。或者,用袁华的话来说,那是科技树。
袁华不能理解,这个时代的人,是如何崇拜知识!
一本书,在这个时代,其实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穷人是读不起书的,这里还不是说学费,而仅仅说的就是书本身。
你可以想象吗?上千张羊皮,裁切整齐,由人手写,工工整整的抄录,这本书如果放到现在要多少钱?
所以,“知识无价”这句话,在那个时代是真话,而不是口号。
这两套书,一本是古塔和崔力带领懂汉字的二十几个战士,用汉语写完的;
一本是哈尼尔他们用于阗国语写的,只是于阗国语写的,中间还要加上汉字,不然他们的语言承担不了这么大的知识量,因为表音字要为很多东西制造词汇。
而汉字却不需要,因为汉字有一个特别的本事,那就是汉字的组合可以很清楚的表达一个意思。
这个工作从十二月初开始,一直干到第二年的三月底,一共有七十八人参与编写,两百多人校验,共耗时四个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期间,他们会认真核对每一个问题,有不懂就会再次问询袁华,然后先写草稿,最后才再次落笔。
他们就这么一路走,一路写,一路探讨,一路实践,一路实验,一路惊叹,一路总结。
他们相互之间,通过这项伟大的工程,变得无比亲近,相互之间称为“我的兄弟”。
请一定要记住,这个时代无比纯朴,他们爱恨分明,“兄弟”这个词,和现代的意义完全不同!
这个时代的“兄弟”,是真的会一起拔刀,一起冲上去,一起死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