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此刻内心烦闷至极,他望着反对的大臣,冷冷开口:“既然诸位爱卿都言此计行不通,那便讲讲你们的高明见解。若拿不出能够迅速平定江南之乱的办法,朕这朝堂之上可容不下之会夸夸其谈之人。”
大臣们听到这番话,一时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低头沉默不言。
赵佶高坐在帝座之上,俯瞰着下方的群臣,见众人皆沉默不语,不禁冷笑一声,说道:“朕还当你们有什么绝妙的主意,既然都无话可说,那平息江南之乱就按蔡爱卿说的办。”
“传朕旨意,封朱勔为随州观察使,王黼为宣和殿学士,命他们驻守江南,等候朝廷大军一同平定江南暴乱。”
言罢,赵佶将目光投向武将行列,开口问道:“不知你们当中何人愿率大军前往江南平息叛乱?”
高俅听到赵佶要派人率军前往江南平乱,急忙出列,他跨出一步,双手抱拳,恭敬说道:“官家,微臣愿领命率大军前往江南,为官家排忧解难。”
虽说他在西北之地未曾有显着功绩,然而在刘仲武麾下与西夏军队有过交锋,见识过战场的阵势,自觉得江南之地的暴民在自己所率大军的镇压下很快就能被平息,故而才主动请缨。
“高爱卿不愧是朕的肱骨之臣。”赵佶望着出列应承的高俅,脸上满是欣慰之色。
“那朕便将这平息江南之乱的重任交予爱卿了。”赵佶话音刚落,枢密副使孙固便出列拱手道:“官家,这军国大事须谨慎用人,是否要等武大人回京再做决议?”
赵佶闻言,面露不悦之色道:“怎么?难道朕身为这大宋之主,还不能任命一路主帅吗?还是说这满堂公卿都比不上武植一人知军事?”
孙固闻言,脸色黯然。作为枢密副使,对于高俅的能力,他再清楚不过,这人不过是一个会拍马溜须之辈,想要带领大军平息江南之乱,简直是痴人说梦。
但此刻见官家心意已决,孙固深知再多言只会惹得龙颜大怒。他微微叹了口气,退回列中,暗自思忖着这趟出兵恐怕会生出诸多事端。
高俅见孙固不再言语,心中暗喜,赶忙向赵佶表决心:“官家放心,微臣定不辱使命,必将江南之乱速速平定,还百姓一个太平。”
赵佶微微点头,神色中透着几分期许,朗声道:“好,既如此,朕即授予你两浙路、江南东路、淮南东路三路宣抚使之职。命爱卿率领殿前司捧日、天武、虎翼六厢禁军奔赴江南平乱。”
高俅听到赵佶对自己的差遣,面色大喜,赶忙拜谢道:“请官家放心,微臣定当为官家平定江南之乱。”
赵佶微微颔首,又任命宫中内侍官杨戬为监军,与高俅一同率领大军赶赴江南。
散朝之后,高俅带着心腹即刻赶往殿前司,他招来了捧日、天武、虎冀六厢禁军的都指挥使,随后,在高俅的命令下,六厢指挥使紧急集合,第二天便出发,出了汴京城朝着江南之地进发。
而此刻,武植、周侗、卢俊义一行人刚从汤阴县回到汴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