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每天掰着手指头数日子过,

等远方开来的车,

门口的板凳在那从没挪过,

眼神还在期盼着”

阿嬷的等待已经从有希望的期盼变成了一种习惯和执念。

歌声变得缓慢、也更加沉重。“掰着手指头数日子过”唱得很拖沓,“等远方开来的车”的“等”字用一种微弱但坚定的语气唱出来的。“门口的板凳在那从没挪过”又唱得很平静,但又有一种压抑的悲伤。“眼神还在期盼着”把“期盼”唱得很微弱,像是最后的一丝执念。

是啊,阿嬷好像她依然在等待,尽管明知等待的人不会归来,但这种等待成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体现出阿嬷深沉的爱和无尽的思念,让人对她的执着感到心疼。

“她生了一个又一个,

都被号角的呼声 吹走了”

再次强调子女离开的情节,让这种牺牲精神和阿嬷的伟大母爱更加深入人心。

所以赖多多在重复演唱这几句时,更加激昂。“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声音更响亮,“都被号角的呼声吹走了”的“号角”唱得更加高亢,“吹走”用一种豪迈但又带着悲伤的语气来唱,又开始增强那情感的冲击力。

每次重复都加深了听众对阿嬷所承受的巨大痛苦和她的无私奉献的理解,也让听到的人都有一种对那段历史和那些为国家献身的人们更加肃然起敬的感受!

“山那边是什么,

是烈士的英魄,

是他们拼死保卫的新中国!”

“河那边是什么,

是绵延的战火,

她望着远方泪一滴滴的落!”

【不行了,不行了,我听进去了!】

【好悲伤!明明这么激烈的歌!】

【现在我已经有阿嬷那流泪的画面的了!呜呜呜呜,阿嬷也是英雄!】

【豪迈和悲伤赖多多是怎么做到放在一起的?牛啊!】

“和平来了,

他们走了,

她等的人再也回不来了”

最后一次重复这几句,作为情感的高潮和结尾。

赖多多之后演唱这几句,把所有的悲伤、无奈和深沉的情感都集中在声音里。“和平来了”用的是一种空洞的欣慰来唱,“他们走了”唱得极其轻柔,像是最后一丝气息。“她等的人再也回不来了”把“再也回不来了”唱得缓慢而沉重,声音却逐渐减弱,直到最后一个音结束,听众还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

阿嬷的悲痛和无奈深深地印在听众的心中,很多和平年代的年轻人小孩也开始同时也引发听众对生命、战争、亲情和国家等诸多复杂情感的思考,虽然整首歌曲在深沉的悲伤中结束,但内心并不平静,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点书架,点催更啊~公主老爷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