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朝,即经常所说的早朝,明代的早朝还有午朝,晚朝但因为并不是常态化,不多做解释,单说常朝。在奉天门举行(嘉靖时改名皇极门,即现在故宫太和门),处理政事。
明代上朝时间,“昧爽”时,即天刚刚破晓之时。百官入朝由午门进入,午门有五道门,号称前三后五,从前面看似乎只有三道门,实际上还有两道不易被人发现的左,右掖门。其中中间的那道门为御道,只有皇帝能从此出入,御道两边的左,右两阙供当值的将军,校尉等保卫依仗人员进出。文武两班官员分别由左,右掖门进入。
今日的常朝,百官们跟往日一样,陆续来到了午门外等候,直到“昧爽”时已过,已经是黎明时分了,还是不见午门动静,所有官员东一堆、西一丛地窃窃私语起来。
对于常朝如章子俊这样的职位,平时不需要上朝的,翰林院属于内阁的一个部门,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翰林院学士 1人 正五品 ,侍讲学士 2人 従五品 , 侍讲 2人 正六品,史官修撰 没有定员 従六品 ,编修没有定员 正七品 ,検讨没有定员 従七品 ,五経博士 9人 正八品,典籍 2人 従八品,侍书 2人 正九品 ,待诏 6人 従九品 ,庶吉士 没有定员,未入流。
翰林院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各朝各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唐朝的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张居正,皆是翰林中人。
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 所以如果谁升任为翰林学士,必将进入内阁。当然也有直接从侍讲学士、侍讲、修撰入阁的,目前章子俊只是编修,距学士还远着呢。虽然不上朝,却跟上朝一样,也要寅时起床,跟京城内众多官员一起来到内城,所不同的是上朝官员从午门进入,而翰林官员编修以上是从东华门入内,今日正好轮到章子俊去内阁当值,不是去天安门外的翰林院。
曹吉祥发动的政变起于内廷,在午门外等候入朝的众多官员不知详情,自有各部给事中及御史大声喊叫道:“怎么回事啊,给个说法啊等等。”跟左右掖门处的守卫闹将起来。
孙辅、孙軏带领二千原本要去甘肃的征讨军,行至理藩院时,随后才告诉他们是曹钦造反,率领他们去征讨曹钦。此时已是黎明时分,其子孙軏、孙辅看见东安门火光,率军前去,与曹钦军队交战,登时双方战在一起,血流成河。
小主,
东安门正对着东华门,这一下惊动了内阁各位大佬,登时慌乱起来,此时章子俊才想起来,历史上确有曹吉祥“谋反”之事,难道就在今朝不成?又没见到首辅李贤,就打着内阁的旗号,连忙让东华门守卫紧闭城门,又说动年轻的同僚寻找武器自卫防身,送自己上值而来的二哥徐经年也加入其中,可是没有兵刃,有人说东华门边上就是武备院,可让武备院的人多带弓箭一起防守城门,章子俊不认同,现在情况不明,万一武备院是曹吉祥一党的话,不就自投罗网了吗?因为现在除了东安门火光冲天,喊杀声外,内廷之中几乎也有喊杀声传来。
其实在一个时辰前,曹钦杀了逯杲后,又在东朝房砍伤了前来上朝的李贤,把逯杲的头给李贤看,说自己的行动是逯杲激成的,逼李贤替他上疏声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