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罢官

大明求生记 拉拉袖 1681 字 23小时前

看起来,从朱元璋时期,明朝的皇帝们就都是预言家,不知道是不是受刘伯温的影响,明朝皇帝都能给后代的子孙们留个后手,这似乎成了明朝的一种特色。

终明一朝,北方蒙古问题始终是心腹大患,南京除了靠近江浙赋税之地,并没有什么政治地位。南京依然是名义上的大明陪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明朝迁都北京,是朱棣和江南贵族斗争和妥协的结果。作为洪武朝最强悍的实力,淮西派和浙东派此消彼长,深刻影响着明朝前期的政治形势,左右了明朝前期的大政方针。

虽然朱棣篡位了,但是不代表朱棣的北方地主就彻底压制了朝中原有的南方地主集团。朱棣想要迁都时,遭遇的反对之声不绝于耳。毕竟这里是南方地主的老巢,如果跟随朱棣前往北方,也就意味着老虎离开山林,蛟龙离开了深渊,是非常致命的打击!是难以接受的!

朱棣比较强势,但是大部分朝臣还是尽己所能阻止迁都。因为迁都后,政治地位一落千丈,还不如现在就因为反对朱棣而被咔嚓掉!

大明朝除了“天子守国门”之外,另一个悲壮的举动是“君王死社稷”! 如果有朝一日,北京被围攻,那么皇帝往南京一迁,立刻就可以开展工作,相当于公司搬家,丝毫不耽误工作的开展。

看起来无懈可击,实则漏洞百出。“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史实既雄壮又悲凉,既令人自豪有浸满血泪!

胡靖到底年轻气盛,在崔恭的反对下上疏了扬州常平仓及松江盐税、茶税逃避之事,崔恭为官几十年来,也知道目前的弊端出自那里,要查办最终会找几个替罪羊出来顶事,根本伤不到庙堂上半分毫毛,如是这样,何必去捅破呢,皇帝多年未上朝了,这些事最后会落到宦官梁芳手中,指望“纸糊三阁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章子俊跟陶鲁在扬州,也正在商量着该不该要上疏了,这案子捅上去势必引起官场“大地震”,陶鲁犹豫不决,章子俊一边把大明以来各种态势说了个遍,最后就让陶鲁自己做决定,在章子俊看来,大明从洪熙年起就已经步入不可挽回境地,往后一朝不如一朝,直到灭亡,特别到了宣德年,各种自断生路,自挖墙脚的决断引发了“土木堡事件”。这些事当然不会跟陶鲁去说,所以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带着公上缨及雅琴在扬州游山玩水了,等待朝廷把自己招回,可是结果等来的不是招回,而是免职罢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几日后,就在客栈后园内,朝廷缇骑中官一行宣读旨意,让陶鲁失魂落泊。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接下去一段听不懂得废话,最后是朕闻褒有德,赏至材,平安伯章子俊、都察院副都御史陶鲁、御史胡靖忠正,宣德明恩,守节乘谊,以安社稷,朕甚嘉之。两府巡按即止回京另有加赏。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