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临行前已经嘱咐了无数遍,但是张老板在电话里还是没忍住又说了一遍,他给了若凝一个姓名与电话,若是遇到紧急的事情,便可以打给这个人。这个人是张老板的老下属,现如今正在上海任职,而且职位一点儿不低,当年那是踏实肯干、思维敏捷,深得当时的张老板器重,官场生涯早期也是由张老板一手提拔,虽然他现如今的官职早已经远非当时张老板可比,但还记着张老板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视张老板为自己的老师,时常也便会找张老板聊上一聊,内容不限于经济政治、日常政务与家长里短。
若凝为了让父母放心,总要时不时的打个电话汇报一下一切安好,这会儿,她已经下了出租车,一片欧式建筑区映入眼帘,若凝纤瘦的身影托着行李走进了自己之后两年将要生活的校园。
新校园占地面积虽然不比之前学校小上太多,但无疑更幽静、更空旷,哥特式的建筑风格恢弘壮阔,凌厉壮美之余却显得与学校内外的自然美景不那么协调,不过这并不妨碍什么。处于繁华地段的学校却不喧闹,但夜晚间的灯火通明,还是让若凝感受到一些国际化的气息,正是在这种国际化氛围的熏陶下,上海人不分男女老少,都会追逐时尚与潮流。
初来乍到的若凝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热情大方的北方女孩总能快速的跟班级同学打成一片,这一点上若凝丝毫不弱于吕婷。若凝发现班里的同学几乎各个神通广大,可以说是非富即贵,甚至有些人低调的连若凝都看不出他们背景几何。大多数的同学都来自江浙沪一带,至于若凝这样离家千里的人也不是没有,但真的很少,班里还是有一些自小生活在北方的同学,但后来因为家里生意缘故,如今已经定居上海,其中两位已是若凝的闺蜜好友。
学校的公寓基本是三人一间,每个人的卧室都是独立的,客厅厨房卫生间为公共区域,这样在集体生活中还能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厨房基本是摆设,这个年纪的高中生大多数还不会做饭,不过据说风水上的立灶有一些说法,故所有的公寓都保留了厨房灶台。
若凝的室友有一位便是她的闺蜜,已经定居在上海的北方女孩,另一位来自杭州,这两位室友逢年过节都不在学校,上海的那位经常周五晚上就会回家,当然,她也会经常邀请若凝到家里做客吃饭,若凝也不跟她客气,带上另外一位闺蜜,这三人组成的小队经常会一起厮混一整个周末。
小主,
国际高中的学业对于若凝来说得心应手,但若凝在学习之余,不得不应付各种追求。
“听说高二国际一班新转来位美女哦。”学校的食堂里,一位长相颇为英俊的男生眉飞色舞的说到若凝。
“切,你才知道啊,陆洋的情书都已经送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