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历史中的徐晃,并非是在满宠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以及劝说下,感叹一句“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后,星夜投奔了曹操。
当时的中原形势乃一直掌权的李傕、郭汜在互相内斗中,两败俱伤。
李傕、郭汜更是纵容麾下将士劫掠三辅地区的百姓,造成更严重的饥荒,人民相食,白骨堆积,污秽满路。
关中地区原本有百万以上的人口,经过李傕、郭汜等人的放纵,死者不计其数,剩余的人纷纷背井离乡的逃至荆州、汉中以及巴蜀。
要知道那个时代,如果不是无路可走,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离开世代居住的地方。
徐晃更是亲眼见到了汉末三杰之一的朱儁被活活气死,擎天之柱皇甫嵩忧虑而亡,忠于汉室的良臣武将死于动乱之中者更是多不胜数。
朝廷内已经没有兵可以用了!
汉献帝辗转流亡,向中原的各郡太守讨要食物,天子的脸面丧失殆尽。
新都长安千里无人烟,旧都洛阳更是被董卓一把大火烧成废墟。
徐晃眼见大将军兼司隶校尉韩暹和卫将军董承之间争斗日益加剧,就劝杨奉归附曹操。
当时的曹操刚刚经历了兖州绝境大翻盘,击败了吕布,又占据豫州大部分领土,在枣祗的大规模屯田政策下,兴平元年(公元194年)的那场天下大旱中,兖州却几乎没有受到多少打击。
原本在徐晃的劝说下,杨奉已经同意归顺曹操,但是来到洛阳的曹操奏明韩暹、张杨之罪,又杀了朝中几位官员,以立威。
随后曹操听从董昭的建议,迁献帝于许县。
本来因为老友韩暹被定罪就惶恐不安的杨奉,见到皇帝也要被曹操带走,立刻率兵追击。
阻击失败后的杨奉率军投奔了袁术,徐晃则留了下来,他看准了能平定这个乱世的唯有曹操,大汉已经无药可救。
不过此时与原本的历史已经完全不同。
董卓并没有火烧洛阳,李傕、郭汜也没有祸乱关中,甚至小皇帝刘协在朝中世家大族的辅助下推翻了权臣董卓的统治,历史的走向比起原本时空更加的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