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得到全家人一致响应。长这么大,谁还没听过几个笑话呢。
李建国和张秀花因为在火车站工作的原因,亲自经历过不少笑话,此时先抛砖引玉将笑话一一说出。
其他人受他们启发,也纷纷讲出自己想的笑话。
继东开始将这些笑话串联起来,这些笑话不是同一时期的故事,而且也与他们自身无关。就需要一根线将他们串联在一起。编排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最终他取了个巧,采用国外童话故事的框架,将故事完整串起来。
每人拿到一个完整的剧本,开始背台词。因为是自己村子表演,也不需要有多专业,拿着台本也行。但最好还是背下来。
他们拿着本子念了两遍,就算通过了。
腊月三十这天中午,全村人在小学集合。
之所以选在小学是因为这边有桌子。
将几十张桌并排放在一起,上面铺上塑料布,表演者站在台子下,乡亲们站在台下。
之所以不拿桌椅板凳,是因为天太冷了,坐着容易冻脚。站着相对好一点,冷了可以跺脚取暖,不至于冻着。
李建国也不知什么时候买的红纸,上面写着“李家屯1986联欢会!”大字,贴在墙上,特别显眼。
许春英从娘家借来的唢呐、锣鼓、大镲和小镲,这些是农村惯用的乐器,平时喜事丧事都用这些。
张秀花原以为乡亲们没一个会这些乐器,事实她低估了这些乡亲们。李四婶拿到大镲,就开始舞起来。还别说她擦得还挺有水平。至少在张秀花这个外行人耳里,挺有节奏。
锣鼓和小镲也很快有村民们接到手里。四人这么演练《百鸟朝凤》。虽然吹得不是很齐整,但是那欢喜的曲子却是已经成形。
“可惜差了笙,要不然会更完整。”许春英有点可惜。因为村里没人会吹笙,所以她就没借。
张秀花笑道,“已经不错了,还挺像样!”
早上十点,李建国上台演讲,他身后是一排排的树杈,全是从村里拿过来的,每个树杈挂着之前捕到的鱼,“我再跟大家说一遍规则,看完节目,每个人都有一次投票机会。不限男女,不限年龄。但是不能投给自家。以户为单位。现在1986年李家屯联欢会开始!”
乡亲们纷纷鼓掌。因为大家戴着手套,声音并不是很清脆,李四婶立刻示意音乐队敲锣打鼓。
一阵哐哐哐的乐器响起,就是节奏不怎么齐。
等鼓声过后,李建国就开始抽号码牌,这个数字就是门牌号。抽中谁,谁就上来表演。
小主,
别看这些村民平时老实巴交,好像只会低头在地上捡粮,没想到个个都身怀绝技,有才艺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