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花过来帮忙。蹲下来,没一会儿,她腿就麻了。

她没话找话,问许春英,“你们家种了这么多草莓,你有尝过草莓?”

许春英理所当然道,“这么金贵的东西,我吃一颗就少赚一点钱。咋可能吃它!”

这语气很符合她的作风,张秀花也是叹气。许春英省吃俭用大半辈子,最亏待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她自己。其实现在日子算不错的。每家都种那么多地,冬天也能买棉花做新衣服,逢年过节就可以吃一回肉。

她孩子都长大了,上大学也不花钱,可她还是这么省。张秀花就特别不理解,为什么要亏待自己!

可她没法劝。大嫂一辈子都是这样过来的,她想不到自己,张秀花劝了也只是白费口舌。

等天黑了,许春英提醒她不用摘了,“第一天,不敢摘太多,担心卖不出去。”

“市面上有草莓吗?”张秀花好奇问。

许春英笑得一脸得意,“咱们这边没有。但是我去隔壁县送菜,看到他们有。”

草莓很娇弱,比鸡蛋还不能颠簸。别看两县离得这么近,隔壁县都未必愿意过来卖草莓。当然也是因为现在种草莓的人太少了,对方在本县就能卖得完,没必要跑太远。

所以许春英今年种草莓赚的钱绝对会比平菇还要多。可赚了这么多钱,也不见她犒劳自己!

翌日一大早,李建党去县里送菜,然后将草莓送过去。

他来回要送三次。两次是送新鲜菜和鸡蛋,一次是送肉和鸡鸭鱼。

老村长家的鱼也开始往外卖了。虽然只养了一年,但是草鱼长得也有一斤多重,这时候都是农民在河里钓鱼弄到城里卖,尺寸比养的还要小。城里人也不嫌弃,只要能吃到新鲜的就行。

他回来后就告诉许春英,草莓卖得特别好。

因为是新鲜水果,哪怕价格贵一点,依旧不少人抢购。比平菇还受欢迎。

喜得许春英眉开眼笑,连呼自己选对了。

不过她赚了钱,却没有向村里人瞎嚷嚷。

倒是村里不少人种了木耳,每亩赚了两百多,全村人都知道。

王二婶可不知道自己错过草莓的发家机会,木耳赚到的钱已经让她心满意足。她打算明年再盖一亩大棚。

不止王二婶这么想,村里不少人都表示要再盖大棚。

王二婶还有点可惜,“早知道木耳这么赚钱,我早该向你学习,多盖点大棚。”

“你明年再盖也来得及。”张秀花有点担心,“全部种木耳,你能忙得过来吗?冬天可是要铲雪的。”

小主,

王二婶失笑,“咱们庄家把式哪有怕苦的。不都是这么过来的。”